首页 理论教育 叶英庆:一个普通人的不凡经历

叶英庆:一个普通人的不凡经历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叶英庆,渭南县下邽镇小袁村人。英庆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迅速提高,很快成为这家商号的顶梁柱之一。叶英庆像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家经济非常紧张,国民政府常常将大财团、大商号的财产充公。东家派叶英庆作为商号代言人用小汽车拉着金条去通融。就这样,叶英庆自立了门户。某年,英庆购货途中回家。英庆将褂子往被子上一拓,仍旧入睡。英庆积极响应,每隔一段时间就出售一些,以弥补生活之需。改革开放后,英庆已接近古稀之年。

叶英庆:一个普通人的不凡经历

叶英庆(1916—2012),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小袁村人。幼年家贫,读完《三字经》《百家姓》后辍学,提着小竹篮在下邽、故市戏园子卖散根纸烟,一年可赚得几块银圆。稍长,在下邽饭店学厨师。三年满,菜案、面案均行。

21 岁时,被友人推荐到甘肃省商会主席的商号学做生意。起初管员工灶,管了几个月,东家发现伙食水准没降低,经费却减少了一半,于是调他到商号负责一方面业务。商号做的是木材生意,规模在甘肃省属第一。东家人很善良,手把手教英庆学文化,又引导他加入基督教。英庆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迅速提高,很快成为这家商号的顶梁柱之一。随后,他又从渭南带了一批优秀青年到兰州经商。

叶英庆像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家经济非常紧张,国民政府常常将大财团、大商号的财产充公。一日,马鸿奎通知东家的几百里山林充公,话说得很硬。东家派叶英庆作为商号代言人用小汽车拉着金条去通融。英庆心想,要么钱去物存,要么物去钱存,“不见兔儿不撒鹰”,决不能给东家造成钱物两空。在交谈的字里行间,他听出没收山林是蒋委员长的手谕,于是终止谈判,将金条分文不少地退还东家。

东家深情地对英庆说:“你为商号立了一大功,生意做不成了,积蓄还在,我的一大家子人今后生活仍有保障。其他员工多发两个月工钱也就罢了。可你人品好,又有经商天赋,流通渠道又熟,不做生意就可惜了。”英庆说:“做生意须得本钱。”东家说:“这个我已替你考虑好了,起步资金我借给你,先小打小闹后面逐步壮大。”就这样,叶英庆自立了门户。他人缘好、信誉高,加上奉有“生意争分毫,礼义让千金”的信念,生意“滚雪球”式地发展起来。从兰州到西安、兰州到洛阳常常是坐着飞机谈生意。

英庆生意获利后常向家里捎钱。有一次回家后,他发现原本这个家的家产并没有增多还有所减少,究其原因是其弟在吸鸦片。深厚的阅历使他情绪没有异常,反而一口气购置了五十亩良田、四匹骡子、一辆马车。其弟迷途知返,就此戒了毒。(www.xing528.com)

社会动荡,匪盗四起。某年,英庆购货途中回家。夜半,村中枪声一片。夫人连忙点灯穿衣,他刚披上褂子,土匪就撞开了后门。他缩回了取枪的手,一群人闯进了卧室。英庆说:“你们看,我没有任何举动。”边说边从枕边取出短枪递给来人。说道:“我做生意,为钱;弟兄们弄这事,也是为钱。兵荒马乱,此事我很理解。我本来有钱,钱都购了货囤在渭南,身上再没有钱,家里的东西你们看上啥拿啥。”一席话,缓和了紧张气氛。

众人翻箱倒柜,拿走了一匹匹绸缎、布料。当拿一个小包袱时,英庆夫人说:“这是孩子的东西。”来人说:“娃的东西不要。”连解都未解撂至炕上。英庆说:“几件皮衣,给我父亲留一件。”来人答:“给老人留一件。”英庆又说:“两辆自行车,给我父亲留一辆。”来人也留了。最后英庆说:“叫夫人给你们炸些馍页。”来人谢绝,急忙走了。英庆将褂子往被子上一拓,仍旧入睡。

新中国成立后,英庆家定为地主成分,浮财分了,底财并没分,他还保存着一定数量的金条和银两。当时,国家号召群众将金、银卖给银行,变死宝为活宝。英庆积极响应,每隔一段时间就出售一些,以弥补生活之需。数年后,他所存金、银吿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卫兵抄家向他要金银,他拿出一大沓银行收据说:“某年月日是我卖的最后几个银圆。”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由于英庆为人和善,也没受多大冲击,相反的是他的一个女儿还被国营企业招工,安排在县砖瓦厂。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改革开放后,英庆已接近古稀之年。他身体很硬朗,在家里开个豆腐房,骑上自行车沿街叫卖,遇到亲朋好友就送上一块。他一生重情义、轻金钱,始终保持良好心态,96 岁高龄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