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本原理: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本原理: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劳动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根源,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动力源。人本原理,正确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给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内在构造中的科学定位,它告诉我们,驾驭社会生产力乃至于驾驭整个社会,就要摆正劳动者在管理中的地位,只有以人为本位坐标,才能在企业管理或社会管理中执一驭万、游刃有余。

人本原理: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有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生产力内在构造的科学界定。其中,劳动对象是指生产过程中的被改造、加工、制作的一切对象,它是物质生产的前提,是生产力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劳动资料是在生产过程中改变或影响劳动力对象的物质手段,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或传导体,包括生产工具系统、动力和能源系统、运输和储藏系统、自动控制和信息传递系统等。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状况的客观物质尺度,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进行生产,一方面制约着人们实际上能够以什么东西作为劳动对象,另一方面也制约着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和只能有什么样的劳动者。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实际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是生产过程中人的要素。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动要素,劳动者作为社会生产的主体,即是劳动对象的加工者和开拓者,也是劳动资料的制造者和使用者,他决定着对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选择确定及其实际效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作为物化劳动,是“死劳动”,它们只有同劳动者的“活劳动”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由此可见,劳动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根源,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动力源。(www.xing528.com)

人本原理,正确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给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内在构造中的科学定位,它告诉我们,驾驭社会生产力乃至于驾驭整个社会,就要摆正劳动者在管理中的地位,只有以人为本位坐标,才能在企业管理或社会管理中执一驭万、游刃有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