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药减施策略

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药减施策略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理轮作采用油菜、麦类作物轮作,可有效降低田间病虫害源,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推迟播种选择中早熟品种、适当推迟播种期播种或育苗,可有效降低根肿病和菌核病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清洁田园油菜生育期间,及时清除周边和田间杂草,保持田园清洁,减少田间残留病菌、虫、卵。花角期可以同时一次性完成对多种病虫害的防治。

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药减施策略

针对云南油菜生产中为害较严重,且需要进行防治的出苗期跳甲、花角期蚜虫两种虫害,局部产区发生并对油菜生产造成一定影响的根肿病和菌核病两种病害,根据“以健身栽培为基础,协调利用物理防治,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采用新型环保农药和无人植保机等新型农机具统一防治,将病虫害分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并使农药残留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治策略,研究建立油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油菜农药减施技术),在不降低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防控成本,实现节本增效。

1. 农业防治

(1)品种选择

在优质、丰产、稳产,适宜产区自然气候条件的基础上,优先选用抗、耐蚜虫的品种;根肿病和菌核病发生区域重点考虑抗、耐病品种。

(2)合理轮作

采用油菜、麦类作物轮作,可有效降低田间病虫害源,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3)推迟播种

选择中早熟品种、适当推迟播种期播种或育苗,可有效降低根肿病和菌核病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4)无病土育苗

育苗移栽产区,选择近年来无十字花科作物种植的田块、按照苗床与大田比例1∶8~10稀植育苗,以培育壮苗并防止幼苗携带病虫害。

(5)合理密植

根据各产区不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保持田间良好的通风条件,促进油菜健壮生长,增强油菜植株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6)水肥管理

氮磷钾有肥平衡施用,有条件的产区选择使用油菜专用缓释肥、生物化肥等高效化肥,在油菜各生育时段保证有效的水分供给,保证油菜健壮生长,增强油菜植株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7)清沟排渍

油菜生育期间,特别是雨雪天气后,及时清理田间排灌沟渠,排除田间渍水。

(8)清洁田园

油菜生育期间,及时清除周边和田间杂草,保持田园清洁,减少田间残留病菌、虫、卵。

(9)调节土壤pH值

根肿病严重的产区,增施生石灰、石灰蛋,提高土壤pH值,可减轻病害。(www.xing528.com)

2. 物理防治

(1)清除病虫为害残株

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清除病虫为害植株、叶片和分枝,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延缓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

(2)诱杀蚜虫

油菜生育期间,在地边和田间设置黄色板(用0.33毫米的塑料薄膜,涂成金黄色,再涂一层凡士林或机油),架在高出地面0.5米处,可大量诱杀有翅蚜虫;或在油菜地内间隔铺设银灰色地膜、悬挂银灰色膜条,可抑制有翅蚜虫的着落和定居。根据蚜虫生物学特性,可采取糖醋液、树干缠草绳和诱虫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3. 生物防治

(1)蚜虫防治

保护蚜茧蜂、草青蛉、食蚜蝇、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蚜霉菌等蚜虫天敌,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2)根肿病防治

微生物活性的生物制剂、土壤真菌细菌也被用来抑制土壤中的根肿菌,芽孢杆菌生物制剂等可以用于病害防控。

(3)菌核病防治

施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生物防治菌可腐烂土壤中的菌核,降低田间菌核数量,可有效降低菌核病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4. 化学防治

(1)种子包衣

播种前,采用噻虫嗪、呋虫胺拌种或种子包衣可预防出苗期跳甲和苗期蚜虫。

(2)防治机具选择

推广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植保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进行统一防治。花角期可以同时一次性完成对多种病虫害的防治。

(3)药剂选择

未进行拌种和种子包衣的油菜,出苗时可采用氟啶虫胺腈、烯腚虫胺、吡呀酮、噻虫嗪、抗蚜威等防治苗期跳甲;花角期可采用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三氯氟氰菊酯等防治蚜虫;菌核病防治可选用戊唑·咪鲜胺、异菌·氟啶胺、菌核净等,根肿病防治可选用氰霜唑、氟啶胺、百菌清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