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油菜高产高效育苗移栽生产技术指导

油菜高产高效育苗移栽生产技术指导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育苗移栽产区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需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制订了油菜“三精”高产高效育苗移栽技术。在此基础上,2018年制订本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播种后5天内检查苗床水分,保证种子胚根胚轴正常生长发育,力保全苗。在花角期气温下降时,叶面喷施“独艳”预防冻害。油菜籽水分含量≤9%后入库贮藏。

油菜高产高效育苗移栽生产技术指导

云南油菜年种植面积450万亩左右,其中育苗移栽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约占总种植面积的30%。针对育苗移栽产区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需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临沧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制订了油菜“三精”高产高效育苗移栽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油菜宽窄行小壮苗单株条栽方法》于2016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技术在临沧示范区建设中应用,连续创造了全国早熟油菜小面积最高单产、百亩连片最高产量、千亩连片高产和万亩连片高产四项纪录。2017年,经云南省农业厅组织国内专家田间测产验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属一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集成创新技术成果,可为国内相似生态区域油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2018年制订本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1. 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在180天以内、品质达到双低标准、通过国家品种登记且适宜种植区域包含云南省、含油量在40%以上的云油杂10号、云油杂15号、云油杂12号等甘蓝型油菜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NY 414低芥酸低硫甙油菜种子标准。

2. 精播育壮苗

(1)苗床准备

选用地势高爽,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耕作层深厚,近两年来无十字花科作物种植的地(田)块育苗。苗床面积按苗床与大田1∶10配置(腾冲产区建议按1∶15配置苗床)。

苗床播种前提前翻耕晒垡、精细整地,做到表土细碎紧实适当,2.5米开厢,厢面平整,沟厢明朗。结合土表平整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千克,氮、磷、钾含量各10%的三元复合肥30千克作为底肥培肥苗床。

(2)播种及苗床管理

9月20—30日播种(根肿病较严重产区和使用早熟油菜品种的产区可推迟到10月5—10日),苗床播种量0.5千克/亩,播种前晒种1~2天,并用种子重量0.2%~0.3%的多菌灵拌种,播种后盖1~2厘米厚的细粪土。播种后5天内检查苗床水分,保证种子胚根胚轴正常生长发育,力保全苗。

油菜出苗至子叶平展用辛硫磷或高效氯氰菊酯防治1次跳甲,齐苗后间苗1次,疏理窝堆苗及拥挤苗,做到苗不挤苗,不使幼苗密集丛生;出苗15天兑水浇施2~3千克/亩尿素提苗,3片真叶定苗、留苗密度150株/平方米。看苗追肥,3叶前以促为主,3~4叶促控结合,5片真叶后控施氮肥。苗床地肥沃、底肥用量足、幼苗叶绿清秀不发黄的情况下不需追肥,反之则应酌情追肥。2~3片真叶时,如果叶色由绿转黄发红,生长缓慢,应立即追肥提苗。生长到5片真叶根系比较发达时,适当控制肥水,促使幼苗老健,实现小壮苗移栽。

3. 精栽增密度

(1)大田准备

移栽前1~2天,田块不犁翻,直接用小型旋耕机耙平,按厢面宽2.5~3.0米,厢沟30~35厘米,四周开围沟,中间开腰沟,保证沟底平坦无障碍,做到厢沟、围沟、腰沟畅通。

(2)小壮苗移栽

苗龄30~35天移栽。按宽行60~80厘米、窄行30~40厘米、单株或双株宽窄行移栽。移栽密度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控制为0.5万~1.0万株/亩。

(3)化学除草

在移栽前后,大田两次化学除草防控草害。在移栽前3~5天,在土壤表面用20%百草枯150~200毫升/亩全面均匀喷雾除草;移栽后2~3天,用12.5 %盖草能40~50毫升/亩,兑水50千克,喷施在行间封杀油菜田间杂草。

4. 精管促丰产

(1)移栽补缺、确保全苗(www.xing528.com)

移栽后5~7天田间查看,及时选用嫩壮苗添补和更换缺塘、损伤幼苗,确保全苗。

(2)打薹封顶、辅助授粉

菜薹高8~10厘米时人工中耕培土1次,抽薹至苗高30~40厘米打薹封顶,促进分枝生长,增加单株角果数;花期放蜂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

(3)化肥运筹

增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亩),控制化肥用量(总化肥用量控制尿素45~50千克/亩、普钙30~35千克/亩、硫酸钾8~12千克/亩、硼砂2千克/亩)。其中,移栽时,将全部农家肥、普钙、硫酸钾、硼砂和1/3的尿素混合施作种肥;移栽后10~12天,尿素5~7千克/亩兑水浇施提苗(可用人粪尿或沼液替代,下同);移栽后25~28天,尿素8~10千克/亩兑水浇施二次提苗;移栽后45~50天,结合除草,追施15~20千克/亩尿素作为蕾薹肥。

对于缺硼土壤,在抽薹期、现蕾期、初花期各用100倍硼液叶面追施;为促进油菜籽粒充实,提高千粒重,花角期结合药物防治蚜虫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2~3次。

(4)水分调控

春节前视墒情灌水1~2次,春季后(油菜花角期)每20~25天灌水1次。在花角期气温下降时,叶面喷施“独艳”预防冻害。

(5)病虫害防控

根肿病防控:选择无病地块(近几年无十字花科作物种植)培育壮苗;实行轮作。大田进行油菜与小麦轮作;田间注意开沟排水;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加石灰覆盖深埋;发病田块在油菜三叶期用敌克松500倍液、TH88 300倍液、菌毒清200倍液、复方多菌灵600倍液,每10天灌根1次,连续防治2~4次。

蚜虫防控:采取清除田间及附近杂草、除去有蚜株控制蚜虫发生;抽薹时在田间放置黄板或放蚜茧蜂诱杀;苗期有蚜株率达10%、虫口密度每株1~2头,抽薹开花期有蚜茎枝达10%、每枝有蚜虫3~5头时,交替使用烯啶虫胺和吡虫啉进行药剂防治。

5. 适时收获

(1)收获准备

收获前,将晒场、麻袋、仓库等清理干净,防止机械混杂。

(2)适时收获

油菜终花后35~45天,全田有70%~80%的角果变黄,主花序中下部角果呈现枇杷黄色、种皮呈现固有颜色时,即应收获。

(3)贮藏

双低油菜应单收、单脱、单晒。油菜籽水分含量≤9%后入库贮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