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动临沧:三十三年如一日,巡边护界守边关

感动临沧:三十三年如一日,巡边护界守边关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感动临沧2018年度人物(2人)三十三年如一日巡边护界守边关——记临沧市耿马自治县外事界务员罗光柱同志从1982年耿马自治县首创聘用外事界务员以来,在中缅边界边境线上,就一直活跃着一支不在编、不计报酬、不计得失的基层界务员队伍。临沧孟定芒团傣影手工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艾叶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遮哈村芒团组,是一个有着151户人家的傣族村寨。2017年,全村有63户人家120人常年从事

感动临沧:三十三年如一日,巡边护界守边关

感动临沧2018年度人物(2人)

三十三年如一日 巡边护界守边关——记临沧市耿马自治县外事界务员罗光柱同志

从1982年耿马自治县首创聘用外事界务员以来,在中缅边界边境线上,就一直活跃着一支不在编、不计报酬、不计得失的基层界务员队伍。罗光柱就是这支基层外事界务员队伍中的普通一员。

罗光柱,现年59岁,中共党员,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自治县孟定镇山头寨村大水桑树组村民,原是山头寨村大水桑树组的会计。大水桑树组地处中缅边境耿马段的最前沿,距离国界线不足1公里。

由于外事工作的特殊性,界务员需要有极强的爱国心、较高政治敏锐性和责任心,所以界务员都是当地威望较高的村组干部且多为中共党员。罗光柱1985年入党,入党后,当时的县外事办领导找到罗光柱,请他担任外事界务员,任务是定期在边境一线勘查、巡视,保护界桩和界桩标志物,维护界线的清晰与领土完整;防止双方边民过耕、过牧、过伐,处理两国边民事务,调解矛盾纠纷,责任区是长达2.34公里的国境线。

领导把来意表达后,罗光柱沉默了几分钟。毕竟作为家庭中的顶梁柱,上要照顾老人、下要照顾妻儿、还要搞好繁重的家庭种植养殖,山里汉子的肩上担子不轻,如果再担任界务员,天天都要去边境一线勘查、巡界,中缅边境耿马自治县孟定段大多无天然分界线,双方边民经常会发生过耕、过牧、过伐,这些行为需要及时制止,且当时山高林密、虫蛇出没,又没有路,工作十分艰苦,做界务员,自己的苦、累、忙明摆着又要增加无数倍。

但是,共产党员就是共产党员,想到自己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想到自己入党的誓言,再想想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很多很多共产党的英烈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一名新党员,理当为党和国家作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于是,罗光柱欣然答应下来,从此,罗光柱同志就成为耿马自治县一名基层外事界务员,而且一干就是33年。

担任界务员最初的十多年里,工作没有报酬,到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每月有100元的补助,直到2016年才调整为每月500元。多年来,罗光柱坚持定期上山巡界。刚开始担任界务员的十多年里,因为交通不便,每次巡界砍钏界线界路都要带上水壶、干粮,花上两天左右的时间,渴了就喝口水,饿了就吃口干粮,累了就在边民地边的窝棚里休息一会儿。33年来,罗光柱不仅定期做好巡边勘界,维护好界线的清晰,还义务向中缅双方边民宣传边境政策法规、护林防火等知识和帮助边民调解矛盾纠纷。

2015年2月9日,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爆发了武装冲突,即果敢“2·09”事件。“2·09”事件爆发后,罗光柱和全体外事界务员一道积极配合协助县外办、公安、边防、解放军参与边境处突维稳工作。

随着冲突的升级,战事越来越激烈,出现了缅方炮火进入我境内的情况,2015年3月13日,发生了造成了震惊全国的“3·13”事件。罗光柱就是此次事件的直接受害者,他的小儿子被炸身亡,现场惨不忍睹,他赶到现场后,抱着儿子的尸体,他强忍悲痛第一时间向县涉外交涉组报告,并迅速组织紧急疏散群众,预防出现再次伤害。“3·13”事件中痛失爱子,埋葬儿子后,擦干眼泪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在善后工作中,面对悲痛欲绝的老伴和儿媳责怪的眼神,面对刚刚会叫爸爸的孙子和才两个多月的小孙女,面对群众的恐慌和不满情绪,罗光柱带头与工作组一同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耐心对群众安抚讲解,在他以身作则下,善后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没有造成大的恐慌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罗光柱说:“我不仅是一个遇难者家属,我更是一名外事界务员,协助配合外事部门处理边境涉外事件,维护边境稳定、人心安定是我的职责,作为遇难者家属,群众都在看着我,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服从党和国家的要求做好善后工作。”(www.xing528.com)

罗光柱同志是边境界务员队伍中的一员,这支活跃在中缅边境线上中方一侧的界务员队伍,是名副其实的忠诚卫士,他们本着“守土有责,守边尽责”的精神,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忠于职守、用辛勤的汗水和辛劳守卫着中缅边界耿马段47.35公里的国境线,协助配合外事部门处理边境涉外事件,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利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双方边民的信任和好评,被誉为中缅护边友好使者、边境和平稳定的卫士、“草鞋外交官”。

这是一支恪尽职守,忠诚守土、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队伍,外事部门得力助手、边境线上耳目和哨兵,边境政策法规宣传员,边民涉外纠纷调解员,护边守土、维护边境稳定的忠诚卫士和中缅友好使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常年累月坚守在边境线,虽然是普通百姓,却有着舍小家为国家的思想觉悟和大局意识。虽然付出和回报远远不成正比,却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执着坚守。虽然工作辛苦,却情愿自己把青春和力量奉献给自己边界管护工作。

特别是在缅方果敢“8·08”“2·09”“3·06”这样的重大事件中,以罗光柱同志为典型代表的外事界务员冒着生命危险,为国界领土主权利益和边境的和平稳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外事部门及涉边部门的充分肯定。

自2015年“2·09”事件以来,罗光柱与老伴带着他的小儿子遗留下的一对儿女共同生活,丧子的悲痛、生活的艰辛,都没能让他离开自己热爱的界务员岗位,如今他依然坚持定期上界巡边,每次走到小儿子遇难的地方,他都要在那坐一会儿,跟小儿子和其他遇难者说说话,讲讲边界和群众生活的变化,讲讲党对边疆人民的关心、新的惠民政策和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憧憬。并且积极配合各边管部门处理边界事务,调解矛盾纠纷,宣传边界管理政策和安全防范措施。他说:“只要国家需要,我会一直坚守下去!”

罗光柱同志是边境界务员队伍中的一员,他本着“守土有责,守边尽责”的精神;他有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思想觉悟和大局意识;他三十三年如一日,巡边护界守边关;他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忠于职守、用辛勤的汗水和辛劳守卫着中缅边界耿马段47.35公里的国境线;他积极协助配合外事部门处理边境涉外事件,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利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双方边民的信任和好评。

临沧孟定芒团傣影手工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艾叶

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遮哈村芒团组,是一个有着151户人家的傣族村寨。2017年,全村有63户人家120人常年从事手工造纸,其他人家则在农闲季节从事造纸,光是造纸这一项,芒团村每年有近550万元的收入。艾叶,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艾影,是该村一位20刚出头傣族女青年。2006年5月开始,艾影开始跟着奶奶国家级传承人玉孟嘎学做纸。同年6月,艾影毅然决定自己在自己家建作坊,自己做纸。当年10月,艾影正式开始了她的真正意义上的造纸生涯。通过粗略统计,艾影每年做纸收入都达到5、6万元。长期以来,芒团村手工纸产品多用作包装用纸、书写用纸为主,产品单一、销售价格低、造纸利润小。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造纸技艺,对手工白棉纸进行深加工,开发新型纸产品,特别是开发专业书画用纸、高端包装纸、特种用纸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纸工艺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造纸收入,是艾影一直思考着的问题。2012年9月,艾影到户板考察学习。在户板,她看到当地人在手工造白绵纸上嵌入鲜花,再做成各种精致的小册子,还做成酒店的菜单、影集、留言册等,她备受启发。回家后艾影开始在传统生产白棉纸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在纸张内嵌入美丽的花草,使纸张表面呈现独特的图案,让传统的手工白棉纸展现出奇特异彩。开始时,艾影的工艺纸品没有销路,也得不到认可。直至2012年泼水节,从北京来的一批游客到艾影家发现了这种奇特而精美的纸工艺纸品,以每张20元(平时1张只卖1.2元)的高价全部买走。紧接着,艾影陆续把白棉纸做成笔记本、记事簿、扇子、灯笼、茶盒。

2014年,艾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临沧傣影手工艺术有限公司。艾影的临沧傣影手工艺术有限公司采取由其家庭成员作为公司骨干、寨里巧女子们主动加入、造纸技艺互教互学、规模性订购共同努力完成产品出炉、销售收入按质按件计量并分配收入的机制。公司带动了芒团造纸技艺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芒团白棉纸的产量、产量和产值也随之大福提升。2014年,芒团村有造纸专业户63户,年产白棉纸100多万张,产值约200万元,远销上海、泰国、缅甸等地区和国家;光造纸收入芒团村农民人均年收入最高的达6万元,年收入3万至5万元的居多,收入最低的也在万元以上。

记得那是在2016年8月11日上午,创意云南2016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昆明隆重举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深入临沧展厅视察。部长在现场观看了临沧市非遗传承人艾影的手工造纸技艺表演后十分高兴,他与艾影亲切交谈,给予她高度赞扬,称赞她的表演是中国古代造纸术活化石,称赞她是傣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的巧女子,称赞她是傣族手工造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2017年艾影再次妙思奇想,用芒团纸编制出精美漂亮的手提袋。手提袋一经展出深受旅客喜爱,纷纷跟她购买,每个手提工艺纸袋售价达300元高价而且供不应求。如今,更可喜的是:艾影傣影手工艺术有限公司正在完善组织架构,正在组织实施全新营销策略,正在完善薪酬分配机制,公司正日臻走向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