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体土地经营与劳动力激励探讨

集体土地经营与劳动力激励探讨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协会的骨干成员参观了河南省以集体经济闻名的南街村,受到极大的振奋。最终,807亩土地以“入股”的形式交由协会共同管理。协会下的生态园管理委员会组织入股农户,在三分之二统一管理的地块上劳动。劳动管理面临两个问题。然而,很多农户担心:如果集体经营出现问题,土地回到农户手里,自己前期的劳动成果就成了“别人的”。集体土地上劳动管理困难,最终导致作物长势不好。

集体土地经营与劳动力激励探讨

本书在第二章和第四章都提到过千亩生态园。千亩生态园实际上建设了X协会历史上最大的公地资源——集体经营的土地。这里,本书将详细描述千亩生态园缘起、发展以及终止的原因。千亩生态园发端于2006年。协会的骨干成员参观了河南省以集体经济闻名的南街村,受到极大的振奋。虽然南街村主要发展的是工业,但还是给了协会很多启发。骨干成员们认为,在本地发展农业集体经济,有诸多好处:可以整合土地边界节省更多的土地,也可以统一修建水利设施节省灌溉成本,还可以从农业劳动中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到其他行业赚钱。于是大家开始筹划千亩生态园项目。

当时恰逢协会以文娱活动和组织修建村庄道路聚集了大量人气。农户对于协会的认同感很强。因此华山村超过90%的农户都愿意参与到千亩生态园项目中。最终,807亩土地以“入股”的形式交由协会共同管理。经过村民代表多次集体商议,千亩生态园规划为水果种植园,兼具采摘、观光等休闲农业的功能。村民推选了20名种植能手组成生态园管理委员会。由于是第一次尝试集体经营,在商议后协会最终决定三分之二的土地由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其余三分之一的土地由农户自己照料。协会为所有入股的土地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且所有入股土地上的产出由协会统一销售。由于果树从栽培到第一次收获需要3到4年,协会规划在果树之间种植谷物和棉花增加前期的收益。

劳动管理问题和搭便车

根据农户与X协会签订的合同,入股土地的使用权归由协会。协会下的生态园管理委员会组织入股农户,在三分之二统一管理的地块上劳动。但并非每户农户都被派到自己的承包地上。劳动管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监管问题。农业劳动不同于工业劳动,无法在劳动完成的当时以劳动成果评估每个劳动者投入的质量和数量。人们很容易放松和懈怠。二是产权问题。对大部分农户来讲,劳动的对象从自家的承包地变成了别人的承包地。这种转换导致了农户劳动积极性不高。农户在土地上的劳动包括除草、施肥、果树移栽、修剪等。这些劳动付出得越多,未来这片土地上的果树收成就可能越好。然而,很多农户担心:如果集体经营出现问题,土地回到农户手里,自己前期的劳动成果就成了“别人的”。

此外,搭便车也是农户的普遍心态,等着享受别人劳动果实的人也不少。一名参与者回忆道:

我记得这个村只有几十户没有入股,大家都有土地入股,这都是大家的口粮田。第一年我们干的时候,大家在地里都唱着歌,义务投入劳动,随着后面一些投入,比如采摘棉花的人工投入大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慢慢没有那么卖力了。到第二年的时候,大家的想法就变了,觉得不是自己的土地了,自己只是在这里工作。发现有很多小事情,本来是一天可以完成的,有时候几天都干不完,有人偷懒……

后来就发现管理跟不上了,那时主要是由种庄稼能手来做,每个人管一种作物。可是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家里还有很多地,他如果兼顾了这里,家里那块就兼顾不到。太耗精力了……[8]

X协会的创始人宋菱描述了类似的情况:(www.xing528.com)

当我去生态园时,我看到几个人在地里边聊天。你看,他们到了那里却什么也没做。每个人都在等着别人去工作。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这不是他们自己的土地。

基于非劳动因素的分配机制

分配机制设计不合理也是农户劳动懈怠的原因之一。对于三分之一留给每户自己管理的土地,土地上的果树未来的产出归协会,由协会按照一定比例与农户分成。此外,农户每年可以获得每亩350元的土地租金,果树间套种的粮食和棉花归农户自己所有。对于三分之二集体管理的土地,每亩土地按一股计算。前三年每股股利是生态园的总利润除以总股份数。这些总利润主要来自套种的棉花。在果树有产出后,预计每股至少可获得1000元的基本红利。

上述生态园的分配机制中,没有任何根据劳动投入来分配的具体规定,比如如何计算劳动投入,每单位的劳动投入如何获得报酬和分红等。尤其是对于三分之二集体管理的土地,X协会只强调了利润的来源为棉花和水果的产出,但并没有让农户明白自己的劳动与他们最后所得之间的关系。X协会甚至还预测了未来每股的最低红利,这无异于向农户发出了一个潜在信号:只要土地入股,就可以得到分红。

集体土地上劳动管理困难,最终导致作物长势不好。农户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千亩生态园运行一年以后,农户们要求退股。土地最终归还给了个体农户,千亩生态园以失败告终。

经过千亩生态园的教训,X协会认识到了农户在集体生产中的搭便车心理,以及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X协会确立了未来发展的原则:尽量避免直接参与生产环节,而是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生产服务体系,则是X协会打造的新型公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