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概述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概述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7年,美国国会通过《反海外贿赂法案》,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在Treadway委员会的倡议下,又成立了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发起组织委员会。1992年9月,COSO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修订。《COSO报告》已经成为世界通行的内部控制权威标准,被国际和各国审计准则制定机构、银行监管机构和其他机构所采纳。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概述

1977年,美国国会通过《反海外贿赂法案》(FCPA),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在FCPA的影响下,企业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提升至法律层面,而且许多监管机构和职业团体也开始就内部控制展开研究。

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又称Treadway委员会)于1987年发布研究报告,呼吁所有公众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独立公共会计师及其职业团体、学术界、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和其他监管机构以及相关立法机构共同致力于探讨财务报告中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在Treadway委员会的倡议下,又成立了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发起组织委员会(简称COSO)。1992年9月,COSO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修订。该报告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较为权威的定义,它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996年,AICPA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该公告全面接受了《COSO报告》的内容,并于2007年1月起取代1988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

《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它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内部控制是由人员来实施的,它不仅仅是政策手册和表格,还涉及组织中各个层级人员的活动;内部控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内部控制目标包括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而不仅仅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一个目标。内部控制的每个目标均有其特点,其中,内部控制的经营目标与主体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效率有关;财务报告目标与编制可靠的财务报表有关;合规目标与主体对适应的法律和法规的遵循有关。(www.xing528.com)

《COSO报告》还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构成五要素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目标是主体努力争取实现的东西,构成要素则代表着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什么;每个构成要素都贯穿并适用于三类目标,所有要素都与每一类目标相关联;内部控制与整个主体相关。《COSO报告》已经成为世界通行的内部控制权威标准,被国际和各国审计准则制定机构、银行监管机构和其他机构所采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