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部报告框架的研究与优化

内部报告框架的研究与优化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尚未构建统一的内部报告框架内部报告研究多数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和独立的研究,为学科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内部报告系统性特征的缺乏,制约了其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严谨性,也制约了其服务于内部管理者决策的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对风险的重视不够我国对内部报告的研究多散见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的研究中。

内部报告框架的研究与优化

在对国内外的内部报告文献进行梳理后,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一)对内部报告的认知具有渐进性

历史角度看,会计的出现源于对经济活动信息的需求,并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完善。对内部报告的认识的渐进性,既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必然过程,也是经济事项丰富性和复杂性不断提高的具体反映。

(二)内部报告理论对企业的指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学术界对内部报告的基本问题,比如内涵、目标、内容、信息质量特征等,还没有形成共识(比如人力资本的确认与计量、环境成本核算),同时在理论探讨中对现实中内部报告的构成和现状重视不足,将研究成果具体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也不多,导致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能力还不够理想。

(三)尚未构建统一的内部报告框架

内部报告研究多数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和独立的研究,为学科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不过由于缺乏理论框架的指导,突破性的进展并不多。对于会计内部报告体系的构建,不少学者倾注了很多心血,但由于一些基础性的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目前尚缺乏能被普遍接受的内部报告体系。(www.xing528.com)

内部报告体系在理论上的不健全,使得企业在实际应用时也常有力不从心之憾。决策者需要相关信息时,相关部门就会加班加点搜集整理数据,不仅疲于应付,还会产生重复而没有意义的信息,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有甚者,不同部门由于信息口径不一致,导致同一指标有若干种答案,最终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内部报告系统性特征的缺乏,制约了其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严谨性,也制约了其服务于内部管理者决策的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对风险的重视不够

我国对内部报告的研究多散见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的研究中。其中,只有内部控制研究将风险作为重要因素进行考量,但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对于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即便有所涉及(比如资产减值损失、或有事项),其对风险管理的关注度和管理方法也是比较有限的。在此基础上编报的内部报告很可能对风险估计不足,从而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全面性。

基于以上考虑,本章余下部分将就内部报告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后续章节将结合风险管控理念,构建集团公司的内部报告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