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的设计框架

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的设计框架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财务风险内部报告信息收集和编制的主体,企业集团内各层级的财务会计部门以及风险管理部门是财务风险内部报告信息的主要供给者。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及外部审计师负责对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信息进行审计和监督。(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框架根据上述分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的框架如图10-3所示。

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的设计框架

财务风险既是各类风险恶化的直接后果,又是风险传导和蔓延的中介和根源,企业集团必须对财务风险重点管控,财务风险成为企业集团风险管控的中心。因此,财务风险管控会计内部报告是企业集团风险管控会计内部报告的中心。根据对企业集团风险管控会计内部报告的定义,可以将财务风险管控会计内部报告(简称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定义为:根据企业集团内部各层级进行财务风险管控的需要而编制的,帮助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财务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信息文件。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是企业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特殊的内部管理报告,具有明确的报告内容、报告路径、报告频率及报告格式要求,主要满足财务风险管控的要求,传递财务风险信息,及时提示预警重大财务风险,支持企业集团的管理决策

(一)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的责任主体

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是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信息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桥梁,是把财务风险管控信息向内部不同使用者进行分配的媒介。集团型企业的管理层级多、幅度宽、业务范围广,对财务风险需要进行分层管理,不同层级的责任主体在财务风险管控活动中具有不同的职责。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的责任主体从信息供给和需求角度可以分为报告信息的需求者(使用者)和供给者(编制者),二者并非完全割裂,很多情况下财务风险管控信息需求者(使用者)同时又是信息的供给者(编制者)。下面分别按企业集团各层级责任主体对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信息供给、信息需求及信息传递进行阐述。

1.需求主体

对于单体企业来说,从决策的层级来看,一般可将组织划分为三个层级:战略层、管理层、作业层。对于企业集团来说,产权控制链条非常长,决策层级非常长,包括最顶层的集团母公司,中间层的各级子公司以及最底层的子公司。母公司以及各级子公司内部又都可以划分为战略层、管理层和作业层,但中间层的各级子公司同时又是下一级子公司的母公司,在决策时和最顶层集团母公司考虑的问题是类似的,同时,各级母公司的操作层和最底层子公司的作业层也是类似的。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将企业集团分为五个层级,即集团公司/母公司战略层、集团公司/母公司管理层、子公司战略层、子公司管理层和子公司作业层。企业集团的五个层级在财务风险管控活动中具有不同的职责,因此对内部报告信息有不同的需求。企业集团各层级的财务风险管控职责和内部报告信息需求如表10-6所示。

表10-6 企业集团各层级的财务风险管控职责和内部报告信息需求

续表(www.xing528.com)

2.供给主体

具体实施财务风险管控活动的主体必须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非常熟悉和了解,需要具备扎实的管理、财务和会计知识,同时需要具有丰富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税收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否则无法顺利进行各类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因此企业集团各层级的财务会计部门以及财务会计人员通常是财务风险管控活动的实施主体。同时,企业集团所属各成员企业中的风险管理部门是专职负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因此也是财务风险管控活动的实施主体。实施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财务风险内部报告信息收集和编制的主体,企业集团内各层级的财务会计部门以及风险管理部门是财务风险内部报告信息的主要供给者。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及外部审计师负责对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信息进行审计和监督。此外,企业集团内部其他职能部门以及从事财务风险有关业务的员工都有责任收集和反馈财务风险管控有关的信息。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框架

根据上述分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的框架如图10-3所示。

图10-3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