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小气候调节的价值分析

区域小气候调节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彩图13显示,考察期内研究区的小气候调节价值总量整体处于150万~200万美元,其中,前3期持续增加,1987年为最低值,1997年达到峰值;2002年、2007年小气候调节价值总量较之2002年持续减少,但幅度小于此前的两个增长期,2013年小气候调节价值总量再度提升,但尚未恢复到此前的峰值。

区域小气候调节的价值分析

彩图13显示,考察期内研究区的小气候调节价值总量整体处于150万~200万美元,其中,前3期持续增加,1987年为最低值(148.83万美元),1997年达到峰值(199.11万美元);2002年、2007年小气候调节价值总量较之2002年持续减少,但幅度小于此前的两个增长期,2013年小气候调节价值总量再度提升(为196.86万美元),但尚未恢复到此前的峰值。从不同景观类型视角来看,彩图13显示考察期内研究区不同景观类型小气候调节价值的增加变动情况:近海海域呈先增后减之势,内陆水域、农田及互花米草湿地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盐田、光滩呈“先减-后增-再减”的波动变化趋势,盐蒿、芦苇则持续减少。这一此消彼长现象正是研究区生态系统对自然及人为因素干扰的双重响应: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7年)试栽互花米草开始,其在高潮线下部和中潮线上部快速扩张,促使研究区小气候调节价值总量持续增加,并在1997年达到峰值;20世纪90年代后期,研究区开始采取人为措施控制核心区的互花米草扩张,小气候调节价值总量开始下降;2001年以来,互花米草在潮间带形成单一优势种,并且持续地向着盐蒿、芦苇等原生湿地入侵,加之这一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张,导致研究区小气候调节价值总量继续下降;在此之后,得益于水禽湖及养殖鱼塘等人工湿地建设,2013年小气候调节价值总量有所恢复,研究区的“碳汇”功能得到提升。(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