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合理布置厂区平面?

如何合理布置厂区平面?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厂区平面布置是指在已经选定的厂址范围内,按照地形状况,对组成工厂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布置,确定其平面和立面位置,并相应地确定物料流程、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三)厂区平面布置的方法进行厂区平面布置时,经常采用“生产活动相关图布置”法。第二阶段,把各单位的具体面积反映到相对位置中,再结合厂区地形,即可得出最终与实际面积成比例的样板拼成的平面布置图。

如何合理布置厂区平面?

厂区平面布置是指在已经选定的厂址范围内,按照地形状况,对组成工厂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布置,确定其平面和立面位置,并相应地确定物料流程、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

(一)厂区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

厂区平面布置的总目标是要使企业能从厂区平面布置提供的服务中获得最大的效益。具体要求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最短的运输路线

这意味着使未来的生产经营成本尽可能低。

2.最大的灵活性

灵活、富有弹性的布置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及适应变化的能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往往是困难的。

3.最有效的面积利用

人类居住的地球越来越拥挤、地价日渐上升的今天,这一目标越来越重要。

4.最良好的工作环境

不仅企业设施是配置在一定的厂区之内,企业职工也在这一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他们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果。所以,厂区布置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5.最合理的发展余地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必定是它的两大目标。因此,合理的厂区平面布置也应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适当的余地,那种不考虑远景发展的短视眼光在厂区布置中是十分有害的。

(二)厂区平面布置的程序

1.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为厂区平面布置提供依据。通过收集资料,主要了解工厂和外部的联系,工厂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系统的目标任务。具体讲,收集资料的主要内容有:厂区地形、地质、面积、气候条件;厂区所在地的运输条件;厂内外货运量和运输方式、工厂生产类型、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工艺特点;工厂需要原材料、燃料半成品的储备量;人员数量;特殊作业、安全卫生要求等。

2.模型布置

厂区平面布置是一个反复试验、布置、修改、再布置的过程,因此,可以采用模型布置的设计方法。模型布置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厂区地形制成砂盘,把工厂各组成部分制成模型,然后用模型在砂盘上布置设计。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直观,不仅有平面布置,也有立面布置;缺点是花钱多。另一种是把工厂各组成部分剪成各种形状的纸片,然后在厂区平面图上布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便、花钱少;缺点是只能解决平面布置,不能解决立面布置的问题。

在模型布置时,首先要安排主要生产车间和有特殊作业要求的车间及设施。其次,确定主要过道的位置,使它有足够的宽度和照明设备;主要过道两端要和厂外公路相连接,中间要和各车间大门相连接。再次,根据各组成部分的相关程度,确定其他辅助部门和次要过道的位置。

3.选择方案

通过模型设计,可以提出几个方案,然后经过技术经济评价,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案,即最适合企业目标和需要的方案。

(三)厂区平面布置的方法

进行厂区平面布置时,经常采用“生产活动相关图布置”法。该方法首先要绘制生产活动相关图,以表明工厂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然后以此为根据,按其相关程度进行布置,以求得最优的总体布置方案。

【例】 某工厂的平面布置有8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2所示。(www.xing528.com)

图2—2左半部表明该厂由8个部分组成以及它们各自的占地面积,这8个单位如何布置,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关系密切的应布置在一起。右半部有许多菱形小方格,每个小方格表示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如材料库与工具车间的关系是O/6,工具车间与主要生产车间的关系是A/6。小方格内有一条虚线,上面的英文字母表示两个单位之间的密切程度和相互靠近的必要性,见表2—4;下面的数字表示两个单位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原因,这要根据具体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后才能确定。表2—5列举的各种原因是假设的。

图2—2 生产活动相关图

表2—4 接近程度分类

表2—5 接近程度的原因及代号

根据“生产活动相关图”及“接近程度分类表”计算每个组成部分的关系积分。例如,由“生产活动相关图”可知材料库同其他部门的关系是一个A、三个1、两个O和一个U。再根据已知代号,查“接近程度分类表”,得各种接近程度的得分值。然后计算得出材料库的关系积分为26分。其他部门计算类同。即:

(1)材料库:6+3×4+2×3+2=26(A+3· I+2· O+U)

(2)成品库:6+2×4+3+3×2=23

(3)工具车间:6+2×4+3+5+2×2=26

(4)修理车间:6+5+2×4+2×3+2=27

(5)主要生产车间:4×6+5+4+3=36

(6)配电室:5+3×4+3+2×2=24

(7)食堂:3+2×6=15

(8)办公室:5×4+3+2=25

具体布置时,可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先确定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在这一阶段暂时不管各组成部分的具体面积,用一些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方块样板代表各组成部分,每一样板上标明各组成部分的名称、代码、关系、积分及对其他单位的关系。根据图2—2所给的8个单位制成样板如图2—3所示。

图2—3 例题的方块样板

然后按关系积分的多少在平面上进行拼排。先安排关系积分最高的单位(本例为主要生产车间),接着取一块与已选用单位有一个“A”关系,而与其他单位“A”关系最多的样板,放在已选用的单位旁边。接着再按E、I、O、U、X的顺序布置其他单位,直至把每一块样板都布置到平面图中去。对本例来说,可得如图2—4(a)所示的布置。

第二阶段,把各单位的具体面积反映到相对位置中,再结合厂区地形,即可得出最终与实际面积成比例的样板拼成的平面布置图。对本例来说,即如图2—4(b)所示。

图2—4 例题的平面布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