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优化方案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成本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成本会计制度制订。为此所配备的专门(或兼职)负责处理企业成本会计业务的人员称为成本会计人员。班组一级可设专职或兼职的材料核算员一名,登记和汇总原始凭证,为车间成本管理提供资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本会计制度是狭义的,主要是指成本核算方面的有关规定和办法。上述成本会计制度的、两项由国家统一规定,其余各项由企业自行制订。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优化方案

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成本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成本会计制度制订。

(一)成本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成本会计机构是在企业中直接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为此所配备的专门(或兼职)负责处理企业成本会计业务的人员称为成本会计人员。按国家所规定的成本会计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精干而有效率的成本会计机构,配备精通业务的、高素质的成本会计人员,对建立成本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保证成本会计任务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根据内部管理要求成本会计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设置成本会计机构的和人员配备,使之与企业规模大小,业务繁简和管理要求相适应。

成本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通常有两种组织形式:

1.集中核算形式

适合于小型企业,厂部设立成本会计组,配备专职人员,集中处理全厂从成本计划、核算到考核等各环节的全部成本会计工作。车间可以设兼职的材料核算员负责登记和汇总原始凭证。集中核算形式的好处是厂部可以较及时地掌握本厂的成本信息,可以减少核算层次和工作人员,但不便于基层单位掌握和控制成本,不利于调动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2.分级核算形式

适合于大中型企业,一般可分为厂部→车间→班组三级。班组一级可设专职或兼职的材料核算员一名,登记和汇总原始凭证,为车间成本管理提供资料。车间一级设专职的成本会计组,负责车间的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控制工作。厂部设成本会计科,负责对车间班组成本工作进行指导;将各车间上报的成本数据汇总为最终成本,定期编制成本动态简报以供各方面参考;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控制工作;负责考核责任单位责任成本完成情况,对其实行奖惩;制订全厂的成本会计制度,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分级核算形式的缺点是需要增加工作层次和人员,但便于车间、班组了解和控制成本,调动全厂上下关心成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二)成本会计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是组织和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规范,是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对规范成本会计工作,保证成本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成本会计制度的制订必须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保持一致;应从实际出发,适应生产经营特点,满足内部成本管理的需要,使之既能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本信息,又能简化会计处理程序。(www.xing528.com)

成本会计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本会计制度是狭义的,主要是指成本核算方面的有关规定和办法。广义的成本会计制度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转轨需要而制订的现代成本会计制度,其内容包括对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等成本管理全过程的有关规定。以制造业为例,具体有以下规定和办法:

(1)关于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

(2)关于成本会计科目和成本项目的设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的规定;

(3)关于成本核算制度和办法,包括成本计算对象和计算方法的选择,要素费用的核算和分配方法、生产费用的汇总和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生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

(4)关于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编制的制度和办法;

(5)关于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制度和办法;

(6)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和规定;

(7)成本会计制度的其他有关规定,如成本定额、内部结算、原始记录和成本责任制等管理办法。

上述成本会计制度的(1)、(2)两项由国家统一规定,其余各项由企业自行制订。制度制订以后,关键是认真执行,不得随意变更。但成本会计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对成本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时,应坚持实事求是、先立后破的原则,以保持制度管理的连续性和严肃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