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识别企业收入类项目

如何识别企业收入类项目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从事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具有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占收入的比重较低等特点。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所分得的股利和收到的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或到期前转让债权所得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

如何识别企业收入类项目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不断地增加收入,扩大利润才能提高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因此收入对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一些著名的会计造假的公司如“安然”“世通”“银广夏”等,大都采用了虚增收入来制造利润的方式欺骗投资者。因此需要对收入进行详细地分析,了解其构成与变化,判断其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客户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经济利益,也包括有能力阻止其他方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取得商品控制权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客户必须拥有现时权利,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经济利益。如果客户只能在未来的某一期间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益,则表明其尚未取得该商品的控制权。二是客户有能力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即客户在其活动中有权使用该商品,或者能够允许或阻止其他方使用该商品。三是客户能够获得商品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商品的经济利益是指商品的潜在现金流量,既包括现金流入的增加,也包括现金流出的减少。客户可以通过使用、消耗、出售、处置、交换、抵押或持有等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商品的经济利益。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五项条件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如图3-2所示。

图3-2 收入确认的条件

1.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它稳定性好,数额也最大,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力与其市场占有情况;而企业的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直接影响了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分析的时候,要着重关注主营业务收入的品种构成及收入质量。

(2)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等。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从事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具有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占收入的比重较低等特点。(www.xing528.com)

2.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回报。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所分得的股利和收到的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或到期前转让债权所得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投资活动也可能遭受损失,如投资到期收回的或到期前转让所得款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即为投资损失。随着企业握有的管理和运用资金权力的日益增大,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投资活动中获取收益或承担亏损,虽不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或劳务供应活动所得,却是企业利润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比重发展呈越来越大的趋势。

案例分析

2007年10月,企业从证券市场购入H公司股票100万股,每股6元,该股票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在持有H公司股票期间,H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属于投资收益。当出售H公司股票时,企业实际收到的款项与原股票人账金额之间的差额被确认为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3.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如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企业接受股东或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经济实质属于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的除外)等。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营业外收入具有非常规性和偶发性的特点。营业外收入的稳定性较差,如果此部分收入对企业的净利润贡献过大,则说明企业的盈利结构出现了问题,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