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价格理论和马克思价值论的比较分析

西方价格理论和马克思价值论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了解西方经济学“供求决定价格”的真实含义后,它与马克思价值论的异同就比较清晰了。这与前述西方经济学关于长期均衡价格性质与作用的看法完全相同。可见,就价格形成的理论而言,西方价格理论与马克思价值论之间并非对立,而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西方价格理论和马克思价值论的比较分析

在了解西方经济学“供求决定价格”的真实含义后,它与马克思价值论的异同就比较清晰了。

1.不同之处:价值的本源

马克思认为: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价值的本原是劳动,而且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此,不管价格如何涨落,只要“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变,该商品的价值就不会变化。

西方经济学认为:价格就是价值,价值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因而价值也就是物品的效用,其源泉不仅有劳动,还有土地、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如果没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一件物品的成交价格,就是购买或生产该物品“值”与“不值”的标准。如果价格涨了,就是价值大了,如果价格降了,就是价值小了。“值”与“不值”取决于该物品的效用,效用大小因人而异且边际递减。效用有正负之分,能使人愉悦的效用如物质或精神享受就是正效用,而使人感到不舒服的谋生性劳动和“储蓄”(限制当下的消费属于“节欲”,也让人不舒服)就是负效用。正效用就是收益,负效用就是成本。但是,把价值归结为人的主观感受,并不等于说价格可随人们的主观意志确定。因为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或卖者,各市场参与方的价值判断不可能一致,甚至可能是相互冲突的,实际成交的价格,就是由这些不一致或相互冲突的主观感受总合而成的,因而虽然每个人的价值判断是主观的,但结果却是客观的,是不以每个买者或卖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www.xing528.com)

2.共同之处:价格形成机制

尽管在“价格是什么”或“价值的本源”上存在根本的区别,但除此之外,西方价格理论与马克思价值论的分歧并不明显,尤其在“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层面上,二者是完全相融的:①二者都认为价格决定于费用和效用的关系。②马克思的“生产价格”与西方经济学的“长期均衡价格”性质相同、作用一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认为,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由于绝对地租的存在及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作为供求平衡的根据及市场价格运动的中心的价值,转型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阶段市场价格运动的根据与核心,是决定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最终的支配力量。这与前述西方经济学关于长期均衡价格性质与作用的看法完全相同。③二者都认为市场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价格的作用,就是使市场由不均衡向均衡运动。可见,就价格形成的理论而言,西方价格理论与马克思价值论之间并非对立,而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对经济学各流派的态度,应建立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之上,以使包括马克思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在内的一切人类科学成果都能为我所用,进而加快推进我国价格规制的现代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