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效用价值论的理论探讨

效用价值论的理论探讨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效用随着人们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而变化,边际效用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按照劳动价值论,没有凝结人类劳动的物品就没有价值,但从效用价值论的角度看,一切具有某种特定属性和功能的物品都具有价值。运用效用价值理论很容易得出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均具有价值的结论,可以避免劳动价值论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浪费性使用。

效用价值论的理论探讨

19世纪70年代,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提出效用价值理论,经过门格尔的继承人弗里德里希·维塞尔和欧根·庞巴维克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效用价值理论的特点是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的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商品内在的客观属性,而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它反映人的欲望同商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的关系。效用随着人们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而变化,边际效用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

边际效用指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边际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价值并非实体,也不是商品的内在客观属性,而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与评价”,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因为价值的形成还要以物品的稀缺性为前提。稀缺性与效用相结合才是价值形式的充分必要条件,这里稀缺性是指物品供给的有限性。效用论者认为:物品只有在对满足人的欲望来说是稀少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人们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的关注,表现为价值,而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边际效用”。效用论者认为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其不断被满足而递减,如果供给无限则欲望可能减至零甚至产生负效用,即达到饱和甚至厌恶的状态,从而它的价值会随供给的增加而减少,甚至消失。(www.xing528.com)

效用价值论是从物品满足人类的欲望能力或者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角度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反映的是物品对使用者需求的满足程度,与劳动价值论具有本质的区别。按照劳动价值论,没有凝结人类劳动的物品就没有价值,但从效用价值论的角度看,一切具有某种特定属性和功能的物品都具有价值。例如,空气并没有人类劳动的投入[1],但是它对人类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运用效用价值理论很容易得出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均具有价值的结论,可以避免劳动价值论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浪费性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