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起步阶段

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起步阶段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继承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生产。1960年毛泽东同志把“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为“鞍钢宪法”。“文化大革命”时期,工农业生产和质量工作都受到很大冲击,产品质量大幅度下降,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危害。

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继承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生产。毛泽东同志指出:“数量不可不讲,质量要放在第一位,要提高质量、规格,增加品种。”

我们党开始了执政条件下的经济建设的探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利用、限制、改造,扶持和指导个体工商业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营,建立和壮大国营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深入,迅速恢复对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集中全国优势资源优先建立以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等为核心的较为完备的重工业体系。引进苏联以检验把关为主的质量管理体制,大量工业企业逐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在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0年10月1日,中央私营企业局公布了新中国第一号注册商标——“太阳”。1949年10月,颁布第一项在全国适用的标准《工程制图》。1958年,由国家技术委员会颁布第一号国家标准GB 1《标准化工作导则》,被称为我国的“一号标准”。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公制为全国的基本计量制度。1962年11月颁布第一个《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制定了第一个标准化发展规划《1963—1972年标准化发展十年规划》。扶持和指导个体工商业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营,强化统购统销,推动公私合营,组织物资交流,活跃城乡市场,发展和壮大国民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中进行积极探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50年代,鞍山钢铁厂创立了“两参一改三结合” 制度,“两参”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一改”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1960年毛泽东同志把“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为“鞍钢宪法”。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提出“三老四严”(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纪律)工作要求。这些都逐渐成为我国独立自主总结推广的质量管理方法。(www.xing528.com)

经济社会发展,也推动计量等质量技术的进步。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的炮弹有时在膛里就爆炸或者飞不远,造成严重影响。曾任华北企业部兵工局工程师的老党员钟林挺身而出,指出主要问题是大炮的口径和炮弹的口径不符,主要原因是技术、计量问题。中央决定让他担任机械工业工具研究所所长,组织攻克技术难题。为统一兵工生产的几何尺寸、研究生产样板,1952年2月,在北京市郊的一座荒山上,研究人员克服种种困难,筹建第一个精密机械加工车间和一个精密测量室,利用高精度的校准样板统一军工产品的量值。后来,这个研究所发展为中国计量院,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指导,称为“共和国的宝贝”。

“文化大革命”时期,工农业生产和质量工作都受到很大冲击,产品质量大幅度下降,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危害。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袁宝华曾举过一个例子,说:“我们生产的红砖,像食品店里的桃酥一样脆,而食品厂生产的桃酥,却像砖头一样硬。”“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同志果断组织解决质量问题,邓小平同志专门提出“质量第一是个重大政策”,要求各地狠抓产品质量整顿。但在“四人帮”的破坏干扰下,我国产品质量低劣状况没有改观,质量工作艰难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