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价值观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企业价值观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价值观的体系结构可具体分为两个方面六个层次。当非正式群体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时,必然加速企业目标的实现,推动企业的发展;当非正式群体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不一致时,必然抵制企业正式群体,有碍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可见,效益观念应成为企业价值观念的主体和核心。可见,从企业价值体系来看,“经营”的追求是“主体”,而“育人”的追求便是“主导”。

企业价值观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企业价值观是多元整合而构成的复合价值观体系,其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是遵循一定关系联结起来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整合形式。因此,企业价值观是作为整体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企业价值观的体系结构可具体分为两个方面六个层次。

(一)纵向价值观体系

从纵向方面看,企业价值观由员工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和企业整体价值观这三个层次所构成。

1.员工个人价值观

个人价值观是企业价值观构成的最基本层次,它是指员工个人在企业生产生活中,在处理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个人、员工与企业领导等关系中所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念。如忠诚观念、奉献观念、责任观念、荣誉观念、自主观念等等。由于员工个人需求结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学识、能力、爱好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不同,所以就决定了员工个人劳动、生活价值观的不同。对企业、对劳动、对金钱荣誉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企业员工不同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因而其对整个企业的作用与贡献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工业化的时代,人的独立性和个性的发展已成为主体进化的主要内容,企业员工个人价值观的复杂化和多元化成为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因此,任何消除个人价值观的善良愿望都是与现代化趋势不相符合的。而如何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个人价值观融进企业整体价值观,使之成为推动企业进步的积极因素,则是摆在现代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群体价值观

群体价值观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的小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它影响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正式的小群体是经过有计划的设计的组织层次,它强烈地反映出管理者的思想和信念,反映出企业的整体价值观。当然,企业内部不同的正式群体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和相对独立的价值准则和利益要求,有时可能与企业价值观发生一定程度的摩擦或矛盾。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把企业内部不同群体的目标融入企业整体目标之中,要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只有实现了企业的整体目标,各个群体自身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非正式群体是指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中,由于共同的感情、利益、人际关系等因素而自然结成的一种“联合体”。非正式组织一旦形成,就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必然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倾向、行为举止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深刻的影响。当非正式群体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时,必然加速企业目标的实现,推动企业的发展;当非正式群体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不一致时,必然抵制企业正式群体,有碍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正视非正式群体价值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其特点,坚持耐心细致的疏通引导,使非正式群体自觉接受企业整体价值观,逐步把小群体价值观升华为大集体主义精神,使之走上正确的轨道

3.企业整体价值观

企业整体价值观反映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包含了企业远大的价值理想,它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社会政治目标以及员工全面发展目标的一种综合追求,它全面体现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具有综合性和高层次性的特点。员工个人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是受企业整体价值观的指导、制约和统率的,员工和群体只有树立了企业整体价值观,把企业目标变为自己的宏大抱负,才能构筑一种文化环境,使每个员工超越自我的思维,使企业成为追求生命价值的场所,从而引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同样,企业整体价值观也不能离开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它是对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的概括和升华。可见,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

(二)横向价值观体系(www.xing528.com)

从横向方面看,企业价值观是由企业经济价值观、企业社会伦理价值观以及企业环境价值观这三个层次构成的。

1.企业经济价值观

企业经济价值观是企业价值观念体系的主体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它包括效益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创新观念、信息观念、信誉观念等等。企业经济价值观强调要把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作为主体价值目标的追求,对社会主义企业来说就是要为国盈利。因为,其一,国家和人民把这部分生产资料交给你,你的神圣职责就是使它不断增值、扩大;其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企业应当把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主体性内涵;其三,获得更大盈利的本身即体现着企业对人民、对社会的奉献,如果企业不盈利,老亏本,那么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就成为一句空话。可见,效益观念应成为企业价值观念的主体和核心。

2.企业社会伦理价值观

企业社会伦理价值观是企业价值观念体系的主导构成部分,是企业的主导价值目标,在整个价值体系中起导向作用。它包括以人为本的观念、整体观念、奉献观念、义务观念、责任观念、服务观念、忠诚观念、法纪观念等等。企业社会政治伦理价值观强调要把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社会奉献精神,树立为企业的主导价值目标。因为,其一,企业的生产经营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为了自身的生存而获利的物质价值追求,而且还有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创造社会效益、奉献社会的精神价值追求。其二,企业盈利与社会奉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这两者只是特点各异,作用不同,但没有大小、好坏之别。企业追求利润,因为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员工生活的改善;但是,利润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员工的生活幸福。这就是说,我们在肯定企业生产经营、盈利、经济效益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坚持以政府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导向,以社会责任、社会奉献精神和社会效益为主导。其三,一个企业,特别是社会主义企业,不仅要出优质产品、优质服务,而且还要同时造就社会主义优秀人才,这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使命所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提出“松下是生产人”的理念,把育人放在重要位置上,我们社会主义企业更应该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可见,从企业价值体系来看,“经营”的追求是“主体”,而“育人”的追求便是“主导”。因此,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无私奉献、职工对企业的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企业追求的最崇高的价值目标,它将引导着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3.企业环境价值观

企业环境(氛围)价值观是企业价值观念体系的依托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的“小气候”和文化氛围内涵。它包括企业在处理内部环境关系中所形成的人本观念、尊重观念、友爱观念、和谐观念、平等观念、民主观念等等。企业环境价值观强调要把在企业内外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文化氛围,确立为企业的依托价值目标。在整个企业价值体系中,这一部分是前两个部分的物质依托和直接载体。不论是尽可能多地创造经济效益,还是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社会奉献为主导,在出优质产品的同时培养出社会主义优秀人才,都必须在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才能实现。企业环境价值观作为企业价值观体系的一个基本内涵,正是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价值观无论是从纵向考察,还是从横向考察,都是一个具有内在层次性、综合性的价值观念系统,其内在的层次、要素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我们只有从整体性上去把握,才能真正理解企业价值观的内涵,也才能更好地构建科学的企业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