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核能革命尚未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核能革命尚未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人们为此欢呼原子能时代到来,对未来的能源革命寄予美好憧憬之时,目前的核电站释放的核能并未彻底改变全球的一次能源结构。目前,人类掌握了“氢弹”技术,可以实现人造“热核反应”,但是氢弹是将核能集中瞬间释放,像目前重核裂变反应堆的受控核聚变却一直没有取得临界突破。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原子能时代还远没有到来。

核能革命尚未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石油、天然气、煤炭所提供的能量主要由氧化反应提供,在燃烧的过程中,质量是守恒的。爱因斯坦提出的E=mc2,揭示了质量可以转变为能量。早期研究发现一些重元素的原子核具有天然发射性,这些元素的原子核裂变后,质量不再守恒,消失的质量转变为巨量能源。根据这一原理,1945年,美国科学家成功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人类由此第一次掌握了原子能的集中释放技术。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也陆续建成了核电站。但是,在人们为此欢呼原子能时代到来,对未来的能源革命寄予美好憧憬之时,目前的核电站释放的核能并未彻底改变全球的一次能源结构。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的核电站是基于“重核裂变”的原理,依靠铀、钚这样的元素周期表靠后的重元素的原子核裂变,损失的质量转变为能量,然后将这些能量转换为电能。一公斤铀235完全裂变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00吨标准煤!但是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像铀、钚这样的重核元素却是十分稀少。从恒星演化的知识看,最初的恒星物质以氢元素为主,在重力的作用下聚集,达到足够的温度后,开启了“轻核聚变”的过程,这种核反应也称作“热核反应”。这种核反应和“重核裂变”不同,它是从最轻的氢元素的原子核开始,直到聚合成铁元素的原子核,这个核反应过程一直能够释放出能量,维持着恒星漫长的生命。热核反应的终点停止于铁核,正常情况下,恒星生产不出比铁还重的元素。但是,通过大质量恒星演化末期出现的“超新星”爆炸,期间产生的超高温度可以诞生比铁还重的重核元素,如铀、钚等(近期报道了双中子星合并过程的爆炸也是重元素之源)。由此可见,重核元素在宇宙中,至少在我们已知的太阳系中是极其稀缺的物资。目前,人类掌握了“氢弹”技术,可以实现人造“热核反应”,但是氢弹是将核能集中瞬间释放,像目前重核裂变反应堆的受控核聚变却一直没有取得临界突破。目前的热核反应实验堆,还无法实现核聚变的可持续和稳定的能源输出。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原子能时代还远没有到来。依靠自然界的太阳光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本质上是接受利用太阳能,但是能流密度远不能满足人类的消耗。化石能源是地球漫长地质年代太阳能的积累,仍然是我们当前可以依赖的最为经济的能源基础。(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