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

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18]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取得全面胜利,而且要保持持久胜利。甘肃脱贫攻坚实践充分证明,甘肃精神是激励甘肃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力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18]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取得全面胜利,而且要保持持久胜利。要着眼长远目标,注重脱贫后的稳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保证支持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要理清工作思路,加快实现从应急性政策取向向长期性政策设计的重大转变,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有机衔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巩固脱贫基础,防范返贫风险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甘肃举全省之力打赢了这场硬仗,但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绝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方面要巩固脱贫基础,用好用足五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已脱贫人口要扶上马再送一程,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控,原有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另一方面要防范返贫风险,不断完善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跟踪监测、动态管理,特别是前移监控预防关口,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早掌握、早预警,提前做好帮扶准备,采取帮扶措施,为巩固脱贫成果加上“保险阀”;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2.提升脱贫质量,建立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制约着脱贫地区的发展,相对贫困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研究和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政策的过渡、措施的完善和改进、机制的优化和创新等方面加强探索、积累经验,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成效更可持续。不断提升脱贫质量。一是抓住产业发展这一根本之策,对脱贫地区产业给予长期支持,健全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等体系,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增强扶持效果,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二是抓住人才建设这一核心力量,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抓牢“在乡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抓实“返乡创业人才”提供政策支持,抓活“下乡人才”引进技术精英,将扶贫尖兵转变为振兴队伍。三是抓住制度保障这一底线任务,不断完善各类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建立以社会保障为主体,以社会多元力量参与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满足脱贫群众包括物质、服务、护理、预防、精神慰藉以及市场参与、社会融入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切实需要,确保脱贫群众生计可持续性。

3.保持奋斗姿态,发扬甘肃精神

甘肃在长期同严酷自然环境的不屈斗争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在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中,陇原儿女永不言弃、永不服输的意志品质,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甘肃省委又提出要弘扬“敢死拼命”精神,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全国脱贫看甘肃”的危机意识,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争当“敢死队员”,争做“拼命三郎”,担当重任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甘肃精神在新时代脱贫攻坚伟业中的生动体现,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源泉。甘肃脱贫攻坚实践充分证明,甘肃精神是激励甘肃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力量。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乡村振兴,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大力传承融入甘肃人血液中的精神基因,继承和发扬脱贫攻坚战场上敢拼敢干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向乡村振兴发起新的冲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甘肃精神新的时代篇章。

辉煌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在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在扶贫开发的道路上,有多少磨难,就付出多大努力,过多少道坎,就积累多少经验。甘肃扶贫开发持续接力近40载,每一个战略部署,每一次探索创新,每一份减贫成果,都凝结了陇原儿女的无限智慧和巨大努力。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生活、新奋斗的大门已经开启。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定的决心,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而勠力同心、接续奋斗。

【注释】

[1]四个一:一人种好一亩油、芋、豆,一户建成一亩经济林果园,一户出售一头商品畜,一户转移一个劳动力。

[2]三个二:每人修2亩高标准梯田,给每个贫困户增供2袋化肥,帮助每个贫困户种2亩地膜玉米、洋芋。

[3]两个三:实现人均300元钱,300公斤粮。

[4]两个稳定:多数农户稳定解决温饱、贫困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5]发展旱作农业的“十二字”方针:修梯田、打水窖、铺地膜、调结构。(www.xing528.com)

[6]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

[7]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

[8]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

[9]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10]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

[11]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2013年4月9日)。

[12]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

[13]习近平2017年新年贺词(2016年12月31日)。

[1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

[15]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的讲话(2017年3月31日)。

[16]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

[17]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7年6月23日)。

[18]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