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的多种用途和兼容机理

资源的多种用途和兼容机理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资源多种用途的兼容与这种资源分别用于多种用途属于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对资源消耗量有明显差别。人们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同时利用一些资源的多种用途,并不意味着这些资源的多种用途本身不可兼容。一种资源在多种用途上的利用效率之和往往高于在一种用途上的利用效率。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资源多种用途的兼容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具有排他性的多种用途之间

资源的多种用途和兼容机理

(一)资源多种用途兼容的内涵

所谓资源用途的兼容性,是指一种资源的两种以上的用途在一定条件能够同步或分步得到利用的性质。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的多种用途得到同步或分步利用,就称为资源多种用途的兼容。例如,一块土地可以整为水田用来种水稻,也可以挖成水塘养鸭,这是土地的两种用途,似乎不能同时利用;但是我国一些地方建立鸭稻共作的生态农业园,每亩稻田圈养一些鸭,与水稻全天候同生同长,鸭子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并为水稻施肥,实现鸭稻互利互惠,既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又可获得养鸭的收益。这种做法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同一块土地的两种用途得到兼容。又如,煤炭可以用来燃烧发电,也可以经过焦化处理后炼钢,在单一利用中,同一部分煤炭燃烧发电后就不能再用来炼钢,两种用途似乎不可兼容;但有的钢铁厂用焦碳炼钢后的余热生产蒸汽来发电,使煤炭的上述两种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兼容。

一种资源多种用途的兼容与这种资源分别用于多种用途属于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对资源消耗量有明显差别。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水稻和养鸭,是在不增加土地面积和不减少水稻产量的同时增加鸭产品,因此是土地资源两种用途的兼容;如果用两块土地分别种水稻和养鸭,则要多占用土地资源。同样道理,在利用煤炭炼钢的同时回收余热发电,是在不增加煤炭消耗和不减少钢产量的条件下发电,因此是煤炭资源两种用途的兼容;如果分别建设钢铁厂和发电厂,利用煤炭分别炼钢和发电,则要增加煤炭和其他资源的消耗。

根据各种资源多种用途的兼容范围和程度,可以区分完全兼容和部分兼容两种情况:如果一种资源的所有用途都能同步或分步得到利用,就称为完全兼容;如果只有部分用途同步或分步得到利用,就称为部分兼容。从目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来看,完全兼容的情况非常少见,部分兼容则较为普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资源利用方式的日益改进,资源用途的兼容范围扩大,兼容程度提高,有些资源的多种用途可能从部分兼容向完全兼容接近。当一种资源的多种用途得到兼容时通常能够用它生产多种产品,这些产品可以不分主次,也可以有主次之别,具体取决于资源的特性、技术条件和利用方式。

(二)资源多种用途兼容的机理

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其他科学理论证明,各种物质资源和能量在利用中并不消失,而只是改变存在形态、结构和性能。它们本身存在从多种用途上得到利用的可能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则使这种可能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以多种形式变为现实。仍以上面讲到的煤炭作为能源的综合利用为例:炼钢通常需要由煤炭(或其他能源)燃烧提供高温,虽然目前的技术条件只有在高温状态下才能从铁矿石冶炼出钢铁,但是钢铁产品最终必须冷却到常温状态才能供人们使用。炼钢时的热能并没有消失,大部分被钢铁、炉渣所吸收,还有一部分散发。过去在热能单一利用时,钢铁产品和炉渣主要是自然冷却,它们吸收的热量发散到环境中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形成热污染。通过合理设计生产流程,采用特殊设备利用刚刚出炉的钢铁和炉渣冷却时散发的热能来产生蒸汽,同时利用其他余热,就可以在不增加煤炭消耗和不影响炼钢的条件下进行热能的二次利用,从而实现煤炭多种用途的兼容。(www.xing528.com)

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资源大都含有多种可用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千差万别,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用途。例如,石油作为一种资源包含多种有用成分,现代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出数十种产品,就是综合利用石油多种有用成分的结果。在农林牧产品的加工中,一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一种养殖动物的肉皮毛骨都可以按其性能分别加以利用。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对资源的分类是粗线条的,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许多包含多种有用成分的物质资源往往是根据当前的需要和条件分别配置到各种用途上实行单一利用。人们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同时利用一些资源的多种用途,并不意味着这些资源的多种用途本身不可兼容。事实上,许多资源本身包含的多种有用成分决定它们的多种用途具有兼容的可能性,当它们的某些成分在一种用途上得到利用时,另一些有用成分并没有消失,只要有适当条件,就可以在另一种用途上得到利用。

在地球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发地形成了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的关系,许多生物具有共生性或伴生性,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生长和繁衍,互相依存,共享某些资源。正是地球上的物质资源的多种用途具有兼容性,才能够被无数生物共享,从而养育了具有丰富多样性的物种。生态农业正是利用不同动植物之间的共生性,对农业资源实行综合利用。

各种物质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排放物或转化物,它们被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污染。但是对它们实行资源化和再利用,既可减少乃至消除污染,又能以这些转化物为媒介实现资源多种用途的兼容。在某个利用环节看来似乎难以实现多用途兼容,但是通过对它们经过至少一次利用之后的转化物实行再利用,可以实现部分用途的兼容。例如,甘蔗既是制糖原料,也可以成为造纸原料。一些糖厂只是利用甘蔗制糖,蔗渣成为一种污染物;但是有些糖厂利用甘蔗先制糖,再利用蔗渣造纸,实现了甘蔗两种用途的兼容。当蔗渣得到利用时,它可以视为一种新的资源,但蔗渣毕竟是甘蔗经过一次利用之后的转化物,利用蔗渣造纸既不增加甘蔗消耗,也不影响糖产量。因此,制糖和造纸对甘蔗来说是两种可以兼容的用途。

几乎所有物质资源在单一用途上的利用都存在损耗,其利用效率达到某一水平之后,要求在同一用途上再提高效率往往比较困难,需要大幅度增加成本,而收入却不能相应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资源的其他利用途径通常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一种资源在多种用途上的利用效率之和往往高于在一种用途上的利用效率。

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之中,某些用途之间的排他性始终是存在的,但是这些用途的排他性和另一些用途的兼容性并不矛盾。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资源多种用途的兼容创造了有利条件。过去当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不严重时,人们习惯于按一定的比例把资源配置到不同的用途上,实行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现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必须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即从资源一次型、单一型、污染型转向循环型、综合型、清洁型。在具有排他性的多种用途之间选择收入最大的用途对节约资源来说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对具有兼容性的多种用途实行综合利用,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乃至消除污染,因此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