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的背景分析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的背景分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主要说明,大量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是在特定背景条件下形成的重大趋势性现象。而代工模式也是一种产品或产业价值链环节的对接形式,代工企业与委托商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网络合作关系,因此,大量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是产业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网络化”对接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的背景分析

本章主要说明,大量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是在特定背景条件下形成的重大趋势性现象。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大量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是中国实施开放经济政策条件下本土企业顺应和对接国际主流企业实施“归核化”战略的产物

在这种“归核化”战略中,相关企业往往并不是简单地放弃那些非核心业务,而是采取战略外包(outsourcing)的形式将其交给了那些形形色色的战略伙伴企业。因此,外包担当了“归核化”战略实施的重要纽带、桥梁和支撑点的角色。代工模式从委托商角度来讲也是一种“归核化”战略,代工委托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种业务外包,只是这种外包对外部资源的利用程度更高,层次更深。

2.大量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是产业价值链对接“网络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产品或产业价值链环节的对接既可以通过企业内部以科层、等级制的权力为基础的计划、安排、部署等形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单纯市场体系的“竞价式”买卖形式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基于企业间签订长期买卖合约的形式,即合作网络的形式来实现。实践证明,借助企业间签订长期买卖合约,即合作网络这种介于“市场”和“科层”之间的价值链环节对接方式有着一系列独特的优越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快速的发展。而代工模式也是一种产品或产业价值链环节的对接形式,代工企业与委托商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网络合作关系,因此,大量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是产业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网络化”对接的重要表现形式。(www.xing528.com)

3.中国企业的大规模国际代工是当今世界国际分工“职能化”的重要标志

国际分工在经历了由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为主向工业国之间分工为主、产业间分工为主向产业内分工为主的演变之后,进入了以全球价值链不同职能环节分工为重要特征的阶段。代工模式说到底是一种产品或服务价值形成过程中不同职能环节的企业间分工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代工委托商把产品或服务价值形成过程中的消费者需求挖掘,产品市场指向或定位,产品的分销、服务及品牌维护职能环节留给了自己,将产品的生产制造职能环节等通过外包的形式“分工”给了其他企业,即“分工”给了代工承接企业。而当这种企业间的分工跨越了国界,就形成了国际分工。当这种分工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国际分工就拥有了“职能化”分工的属性。这种分工已经超出了对实体性、物质性对象进行加工制造的范围,更多地表现为以实体性、物质性对象进行加工制造为基础的价值增值活动与非实体性、非物质性对象价值创造之间的分工,或者更为形象地说是“品牌”与“制造”的分离、“大脑”与“手脚”的分工。

通过以上分析,本章意在强调大量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是在中国实行开放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状况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在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相关要素之间正好有着很大互补性等特定条件之下的“顺势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