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梨财神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梨财神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这样一位老人,带着对人民的深情,踏遍威县每寸土地。这位老人名叫曲宪忠,今年73岁,威县经济林建设高级顾问、首席梨产业专家、省林业厅原副厅长,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威县的“梨财神”。自2013年以来,曲宪忠每年有近300天在威县度过,其中多数在梨园度过。曲宪忠实地查看后叫停,硬是把6800余棵已经栽好的树苗全部拔掉,重新按规定挖坑。

梨财神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有这样一位老人,带着对人民的深情,踏遍威县每寸土地。春去春又来,他带领农民艰苦创业,让13万亩沙荒地变成绿色A级梨产业带,3万多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1.87万人实现稳定脱贫。

这位老人名叫曲宪忠,今年73岁,威县经济林建设高级顾问、首席梨产业专家、省林业厅原副厅长,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威县的“梨财神”。

忘我——满腔热忱投身“梨想”产业

夜已至深,曲宪忠仍坐在电脑前,修改给农民培训的授课课件,每一页都是他查遍资料呕心沥血完成的。

曲宪忠的书桌上常放着两样“宝贝”——照相机和笔记本,他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到哪里,果树管理中关键技术的照片,他都坚持自己拍。他说:“给农民授课,有时专业语言不好懂,图片形式更直观、更有效。”

几乎每个果农都有曲宪忠的手机号码,大家还自发建立了微信群。遇到技术方面的难题,随时都可以打电话或在微信群里咨询请教。每次他都耐心解释,电话、微信里解释还不够,他还常常在田间地头作示范,手把手地教,直到群众掌握了技术要领,才放心离开。

自2013年以来,曲宪忠每年有近300天在威县度过,其中多数在梨园度过。村民说,原以为专家就是给咱出出主意就走了,可老厅长是带着咱们一起干。很快,老厅长成了威县的名人,他的行动感染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

“老厅长没日没夜地往梨园跑,忙起工作就没了‘时间观念’,常常忘了饭点。但这果树生产的重要环节,他可记得比谁都清楚。”秋月梨园的生产负责人曹明立说,何时该剪枝,何时该打药,何时该施秋肥,何时该做冬季防冻措施,无论哪个生产环节,他都至少提前一周时间来梨园安排。

较真——精益求精打造绿色创富样本(www.xing528.com)

刘明亮是威县梨产业园区管委会总工程师。自打曲宪忠来威县后,他俩可以说是朝夕相处。“老厅长对待生活和工作有两种标准。生活中非常随和,但要涉及工作,他就像变了一个人。苛刻、较真的工作态度,让大家十分‘怵’。”

2013年春季,高公庄乡大宋庄村沃绿梨园在开始栽植树苗时,没有按规程作业,树苗栽种深浅不一,果树未成行成列。“栽种树苗的深浅影响果树扎根及结果情况,果树栽种未成行成列,影响今后网架建设。”曲宪忠实地查看后叫停,硬是把6800余棵已经栽好的树苗全部拔掉,重新按规定挖坑。

经济林种植管理事关长远,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落实,容不得一丝马虎。“威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中心片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一个平原县发展13万亩高标准梨果基地,特别是大规模杜梨建园,这在我工作的40多年中是前所未有的。”曲宪忠坚信,这不仅在冀南农业结构调整方面是一个典型,同时对指导河北乃至全国的平原县农业转型升级,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圆梦——梨果长成“致富果”

昔日西沙河流域的沙荒地上,如今已经发展了13万亩高产优质高效的绿色A级梨产业带,建成标准化梨园230个,目前进入盛果期的梨树每年可产生3亿元左右的直接经济效益,带动3万多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1.87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创造了现代梨果标志性品牌——“威梨”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了“创新驱动、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互动、收益共享”的“威梨模式”,为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范例。

曲宪忠专家在悉心指导

曲宪忠专家查看梨树生长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