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文化创新引领,扎实推进群众文明创造

浙江文化创新引领,扎实推进群众文明创造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深入研究当前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精神文明成为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鲜明底色,用精神和文化来温暖浙江。截至2019年6月底,全市已有约2.88 万农户通过“道德银行”获得信用贷款约24.53 亿元。深入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等活动,使之成为浙江人的自觉行动。

浙江文化创新引领,扎实推进群众文明创造

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深入研究当前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具体的事情入手,通过典型示范、思想教育、文化熏陶等方式,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化文明礼仪教育,推进志愿服务行动。组织浙江省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构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让精神文明成为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鲜明底色,用精神和文化来温暖浙江。以落细落小的理念和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和行业规范,用长效机制推动公民文明素养提升迈上新台阶。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是在脑袋里搞建设、心灵上做工程,必须落细落小、抓长抓常。

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文明见于细节。乱扔垃圾、乱停车、排队加塞、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都是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发生率较高的突出问题,要对症下药,力争解决。文明要成为一种自觉,既要靠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也要有制度的“硬约束”。为此,要抓长效机制,抓习惯养成。充分发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和团体章程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作用,形成常态化激励和处罚问责机制,促进全社会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养成要从小抓起,把素质培育渗透到校风学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之中,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大力提倡创新各种有效的载体与方式。如从2012年开始,余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和余姚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开展“道德银行”建设。“道德银行”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道德评价为切入口,把道德指数和信贷规模结合起来,让无形的道德可量化、可触摸。对每个人进行道德评议。评议前,严格落实群众参与机制,确保网格评议时群众占比90%以上、村社评议时群众占比70%以上,且定期轮换评议群众,做到群众的分数群众评、群众议。评议中,严格落实信息公示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群众公示有关事项,确保群众的知情权。评议后,通过银行、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档案系统,严格执行部门轮审机制,被查出一票否决事项的,直接取消道德信贷资格,并将接下来1—3年的个人道德积分全部清零。道德评议每季度开展1 次,要是有人在道德评议中被扣了分,村里人尽皆知,这是磨不开面子的事。而道德积分达到一定数字,就能在银行获得相应的免担保、免抵押、低利率的信用贷款。“存入”道德,取出贷款。“道德银行”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农民创业有了底气,也有效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目前,余姚的“道德银行”已覆盖全市城镇,涵盖所有银行,市级设总行,乡镇设支行,建制村组建网点。截至2019年6月底,全市已有约2.88 万农户通过“道德银行”获得信用贷款约24.53 亿元。

广泛开展做一个文明有礼浙江人的活动。礼仪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待人接物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要把重视和开展礼仪教育作为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礼仪教育。特别是借助农村文化礼堂和城市文化家园建设,大力普及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举行敬老礼、儿童开蒙礼、中国式婚礼成人礼、就职礼等。通过这种礼仪的教化,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引导公民增强礼貌、礼仪、礼节意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明确规定并大力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开展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等活动。为了推进敬老,针对一些人对老人赡养不到位的现象,台州有的农村推出“媳妇来晒被,家庭比孝心”活动。村(居)民们把自家老人盖的被子统一晾晒在晒绳上,由镇(街道)领导及群众评委进行评选。评委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以被子的“清洁、柔软、新旧、气味”为标准,评出“孝心被”和“好媳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www.xing528.com)

广泛开展区域道德品牌建设,推动各地传承弘扬向善向美的地域文化传统。像嘉善的“善文化”、德清的“德文化”、慈溪的“慈文化”、天台的“和合文化”、浦江的“孝文化”、义乌的“信义文化”等都是很好的地域道德品牌。深化推进好家风建设,推动好家训好家风代代相传。以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立家训”“重家教”“传家宝”“写家书”“全家福”“家训亮厅堂、挂礼堂、驻心堂”等活动。发动群众制订家训,并把家训挂在家门口,以相互监督评议,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目前浙江有近400 万户家庭参与好家风建设活动,约100 万户家庭新立家训。大力弘扬传统家庭美德,让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成为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与行动自觉。培养乡贤文化,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积极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百姓,蕴含着尊贤敬贤、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弘扬新时代的乡贤文化,通过乡贤精神、榜样力量,激励群众合力共建美丽乡村。以“邻里守望”为主题,推开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以文明传文明,共育新风尚。挖掘和保护浙江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

推进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就餐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培育遵德守礼的社会风尚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居住、文明服务、文明交往、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就业、文明娱乐、文明就餐、文明用水、文明上网“十大文明”活动,培养公共意识。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深入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等活动,使之成为浙江人的自觉行动。开展游客和旅行社之间的双向文明承诺活动,引导游客和企业恪守诺言、文明出游、诚信经营。突出节约粮食重点,广泛开展“光盘”行动。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企业、校园、家庭创建。深化“书香浙江”建设,加强全民阅读推广。深入开展“社科普及周”“浙江人文大讲堂”“浙江艺术讲堂”等活动。抓好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扎实推进“信用浙江”建设,全面提升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水平。建立志愿服务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