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理解产业文章的关键对策

深度理解产业文章的关键对策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以“特色、优质、健康”为立根之本,规划先行,完善平台,加快形成具有河源乡村特色的产业和产业体系首先要发挥“有形之手”政府驱动产业发展的“指挥棒”引领作用,深思熟虑做好产业顶层设计和科学的规划论证,基于特色、优质、健康等“本土化”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多层次特色农业,成就“市县镇村”体系化的阶梯产业布局,继而规划“市县成群、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路径。

深度理解产业文章的关键对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同理,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也必须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树立没有产业就没有乡村振兴的思想,没有现代农业产业就没有乡村振兴的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奠定打赢乡村振兴这场硬仗的思想基础。具体到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要基于“一控二减三基本”原则,实施农村实际(山水林田湖)与产业的科学匹配和不断优化匹配战略,建构“市县镇村户”联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构“互联网+”现代产业服务体系,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不搞一刀切,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综合发展,实现“接二连三”,达到“产旺民富”的目的,这是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

1.以“特色、优质、健康”为立根之本,规划先行,完善平台,加快形成具有河源乡村特色的产业和产业体系

首先要发挥“有形之手”政府驱动产业发展的“指挥棒”引领作用,深思熟虑做好产业顶层设计和科学的规划论证,基于特色、优质、健康等“本土化”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多层次特色农业,成就“市县镇村”体系化的阶梯产业布局,继而规划“市县成群、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路径。比如,要做好“市县成群、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文章,在市级层面,科学甄选高端茶籽油、高山茶叶、有机稻米矿泉水温泉腐竹古道等做成集约化、规模化、普惠性产业群;在县级层面,龙川县还可甄选牛筋糕、鱼生,和平县甄选猕猴桃牛肉干米酒,东源县甄选板栗、柠檬、米排粉,连平县甄选鹰嘴水蜜桃、忠信火蒜,紫金甄选土猪、辣椒酱、竹壳茶,源城甄选五指毛桃、鱼干、黄酒等,做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县域优质主打产业;在镇村层面,在优先考量基础性和历史性的前提下,延展或对接市县主打产业,比如车田豆腐、贝敦米酒、黄田米酒、上陵笋干等。要做好特色、优质、健康“三位一体”文章,可以瞄准“互联网+现代农业”,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公园”“新型农场”“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健康种养、绿色种养、有机种养”混合制度,推进农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发展优质稻、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草药、特色养殖、健康水产、特色水果、高山茶叶、良种油茶、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融合发展示范区,奠定产业强镇富村的基础。

其次要以责无旁贷之决心,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主导和主动服务作用,完善制度,搭建服务平台,为发挥“无形之手”市场的主体作用创造最优的环境。在产业环境建设方面,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完善“三农”产业贷款融资保险等管理制度、完善“三农”产业人才和技术及资金准入便捷工作机制、设立“名特新优”产品减税降费绿色通道、设立乡村创新创业基地。在产业服务方面,搭建全市统一的“互联网+三农”综合发展与服务电商平台,配套相关的长效工作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为农产品能够从产地直接进入企业农产品加工制造基地,拓宽农产品加工渠道,开通更大的市场,集聚更多的优质资源,作出“有为政府”的坚实努力。

2.以“名特新优”为魂,以“互联网+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融合为路径,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柔性加工业

乡村振兴产业的可持续和高效益发展,离不开精深加工乃至柔性生产的支持和支撑,离不开基于互联网与加工业的高度融合的支持与支撑。面对新时代乡村产业越来越多的新型小农户、小型农庄、新型农村合作社经营,具有即时性和灵活可调的农产品的柔性加工能力和产业的建构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这也将为形成上下游良性联动的“名特新优”产业链奠定基础。(www.xing528.com)

对于河源来说,首先要坚持市域本土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名特新优”为魂,打破传统的种养殖模式,引进新型智能大棚生产,逐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高效、低成本和集约化种养殖。市县镇就近建立农副产品综合加工中心或基地,坚持生产安全绿色的农副产品,坚持打造健康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坚持建设“名特新优”品牌,不断延展品牌的附加值。品牌的打造必须从根源抓起,农产品的种植、产品的选择、产品的销售环节都要严格检查产品质量。

互联网与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融合,是“三农”产业扩容提质增效的利器,既有助于生产力的提高,又能够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促进农民和企业的增收;既能够在经营环节大力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作用,还能够即时实现农产品的柔性加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多样化的需求,推动形成农业和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多向组合的新格局,是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与此同时,河源要摆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利用“健康”的观点,突出“优质”概念,以农产品展销会为媒介,运用“互联网+”技术,全渠道覆盖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为畅通农产品出口奠定基础。

3.以“互联网+城乡一体化”的新思路,以助推产业兴旺为目的,加快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基于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梗阻和农产品出村进城不通畅问题,着力实施数字乡村振兴战略,补上乡村发展新型服务业的最大短板。争取在3~5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得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便捷的服务,在加快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的同时,加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科技、信息、金融等新型服务业,加强智慧农业服务。首先,要从河源整体区域发展来谋划,把城乡服务业纳入整体规划,以城乡一体化的思路来推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以城镇服务业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以农村服务业的磅礴发展促进城镇服务业的优质和高效,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其次,搭建服务平台,针对农村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农民经纪人等人才需求,依托本地职业院校,整合城乡劳动技能教育培训资源,为“三农”提供多层次的知识、技术、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服务,为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旅融合等提供智力支撑。最后,针对“三农”信息需求日益多层次多样化的实际,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河源市“三农”信息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做到信息资源开发、信息采集加工、特色数据库建设、信息运用和发布等一体化,同时在知名电商平台建立本地农产品特色馆,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为特色优质农产品开辟市场营销新阵地,极大提高农业信息的有效利用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