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信息系统就绪性模型的实施优化

企业信息系统就绪性模型的实施优化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文花了相当的篇幅讨论了企业信息系统实施就绪性分析方法。本节现在给出企业信息系统实施就绪性模型。根据组织基础结构的分类,企业信息系统的就绪性模型由四个维度组成,分别是技术平台、人员布局、业务规范和员工态度。本书综合考虑各就绪度模型的区间划分,提出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的不同级别的就绪状态指示,见表4.8。

企业信息系统就绪性模型的实施优化

前文花了相当的篇幅讨论了企业信息系统实施就绪性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方法设计的顺序来说,就绪性模型产生于就绪性分析方法之前;先有了就绪性模型,才按照模型设计出方法。但为行文紧凑与方便组织,本书在结构安排上特意选择先讨论就绪性分析方法。本节现在给出企业信息系统实施就绪性模型。

根据组织基础结构的分类,企业信息系统的就绪性模型由四个维度组成,分别是技术平台、人员布局、业务规范和员工态度。其中,技术平台指资源和技能的配置,由表4.1中的16个支撑系统构成衡量指标;人员布局指组织中人员的配备与责任的分配,由表4.2中的11项角色和责任组成衡量指标(其中,旁观者并无“责任”一项);业务规范指组织中业务行为与操作,由表4.5中的9个规范子系统构成衡量指标;员工态度指从文化意义上的员工接受度和支持度(如表4.6所示),由表4.7中的10项指标构成。

有了这些衡量指标之后,对于任何一个单元系统,组织就绪度计算方法如下:

●资源的配置:实际上是对表4.1中16对支撑系统的比较,计算资源在前后两次匹配的百分比,再乘以10(放大以取得一个介于0到10之间的数值)。

●人员的安置:实际上是对表4.2中前5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责任的比较,计算角色和责任在前后两次匹配的百分比,再乘以10。

●规范的布局:实际上是对表4.5中9个子系统的比较,计算规范在前后两次匹配的百分比,再乘以10。

●员工的态度:总分值在整个分数区间的百分比,再乘以10。(www.xing528.com)

这样,每个维度都可计算生成一个分数,将4个维度的分数汇总之后平均所得分数对应于整个单元系统的就绪级别。

在组织研究相关领域中,一直以来存在着不同的就绪度模型,如组织变革就绪度模型[136]、行为改变模型[137-138]、技术就绪度模型[139]、社区就绪度模型[140-141]等。这些模型都提出了不同的区间划分以描述就绪程度。本书综合考虑各就绪度模型的区间划分,提出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的不同级别的就绪状态指示,见表4.8。

表4.8 组织就绪度级别对应表

例如,如果计算得出的数据是4.6,那么这个单元系统的就绪度是“4”所对应的“规划与准备”状态。

可用上述办法计算出各级别单元系统的就绪度。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评估的精确性,组织某一业务单元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就绪性并不等同于它在这一级别的就绪性,而应将这一级别本身和所有下辖子单元系统的就绪度考虑在内。例如,整个组织的就绪性需要根据组织内所有单元系统的就绪性结果经算术平均计算得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