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形成:原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中心任务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形成:原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中心任务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的国家,由于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率先形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内容就表现为变革社会生产关系,创建和形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形成而导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形成的典型的社会主义转变的形式。可见,大力促进和保证社会主义充分的物质基础的形成,就成为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形成:原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中心任务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科学地阐明了世界上的一切国家都将走向社会主义。如果社会主义变革发生在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高度发达的国家,那么,由于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业已在旧社会的母胎中形成,可以说,新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由于业已拥有自身的物质载体,从而可以较为顺利地产生。在这样的国家,由于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率先形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内容就表现为变革社会生产关系,创建和形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强调指出,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对传统的私有制关系实行“彻底的决裂”。他们的这些论断是立足于新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已在旧社会中产生和发展成熟的假定之上。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形成而导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形成的典型的社会主义转变的形式。当代世界上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今后转变为社会主义时,将要采取这一形式。但是当代实践中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却是采取了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率先形成,然后启动生产力的大发展和充分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形成的变革形式。

当代世界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开始于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尽管在这些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发展不充分,但是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深层的矛盾的孕育成熟,使社会主义变革成为不可抑阻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在这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历史的发展就表现为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形成进一步引导和促使社会主义充分物质基础形成的形式。对于那些原先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由资本主义社会(包括前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包括其他私有制)向现代公有制的转变,二是实现由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基于上述社会主义形成的客观规律和时代的特征,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应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适应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潮的兴起,去夺取政治革命的胜利,并且在社会主义充分的物质基础尚未形成的条件下,积极地向前推进适当的生产关系变革,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基本框架,实现第一个历史转变:由私有制为主体到公有制为主体的转变。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必须冷静地估计到社会主义的不充分的物质基础形成的滞后,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新生产关系负载能力的局限性,注意社会生产关系改造的形式与步骤的适应性,防止生产关系变革的“冒进”和“脱离”生产力水平的“跳跃前进”。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政治革命取得胜利后,人们要把第二个转变即大力发展生产力,创建社会主义的充分的物质基础作为首要的任务。要把第二个转变与第一个转变结合起来,使第一个转变立足于和适应第二个转变,这是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进革命和建设中的一项中心课题。可见,大力促进和保证社会主义充分的物质基础的形成,就成为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