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振兴经济是党风建设的物质基础

振兴经济是党风建设的物质基础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致力搞好党风建设,目的也在于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风建设本身,不能脱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经济建设也为党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放在一边去谈党风,就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影响党风的很多因素是由社会生产力不发达造成的。

振兴经济是党风建设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我们致力搞好党风建设,目的也在于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党的基本路线是党风建设的根本要求。

党的基本路线,最根本的是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里说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是脱胎于工业化程度极低的农业社会和商品化、货币化、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的半自然经济社会,是在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旧中国几乎没有留给我们什么现代化的工业。二是指,虽经4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没有在国民收入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教育科技水平等方面充分表现出来,我国在经济上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境地。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邓小平多次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因此,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决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以来,就始终把搞好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格局的首要位置,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我们要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作为检验我们党风建设的重要标准。

党风建设本身,不能脱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毛泽东说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的大小。”(《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079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共产党人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那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成了空话,党风建设也就失去了依据。同时,经济建设也为党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对于执政党来说,要时刻警惕党员和干部蜕化变质,无疑是完全正确和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把眼光盯在不变质、不变修、不官僚化,单纯地防范,就可能走上绝对化。“文化大革命”就是这样。天天讲、年年讲阶级斗争,大批“唯生产力论”,甚至提出“穷则思变,富则变修”之类的错误口号。这样,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放在一边去谈党风,就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影响党风的很多因素是由社会生产力不发达造成的。比如,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产品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只能在有限的产品中进行机会不均等的再分配。于是,以权谋私、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走私贩私就应运而生。由于经济落后带来的文化落后,精神产品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于是淫秽书刊、黄色录像带、封建迷信就屡禁不绝。这些都说明,要从根本上纠正党风不正,必须从发展生产力入手,丰富和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以清除滋长不正之风的土壤。(www.xing528.com)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任何道德观念都是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的。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早就提出一个命题:“皇宫中的人所想的,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是不同的。”虽然不能说优越的物质条件产生的都是文明的道德观念,贫穷条件产生的都是不文明的道德观念,但是人类的道德发展说明,丰富的优越的物质条件无疑有利于文明道德的建立和发展的。我国汉朝贾谊在《论积贮疏》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只有经济发达了,只有人民生活改善了,只有文化和教育水平都提高了,才能最后消灭消极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