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76位村民的手印:石门县脱贫背后的感悟与努力

76位村民的手印:石门县脱贫背后的感悟与努力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忠富2018年6月,石门县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一举甩掉了贫困帽子。消息传来,石门县900多名驻村扶贫干部,数千名参加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无不欢欣鼓舞。村民毛传斌和几个人一商量,连夜起草了一份挽留报告,报告是这样写的:尊敬的上级领导:我们是南北镇金河村的村民,感谢党的政策,给我们派来一支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的工作队。当这份申请报告辗转送到县政府时,已经有76位村民在上面签名,已经摁下了76个鲜红的手印。

76位村民的手印:石门县脱贫背后的感悟与努力

张忠富

2018年6月,石门县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一举甩掉了贫困帽子。消息传来,石门县900多名驻村扶贫干部,数千名参加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无不欢欣鼓舞。

然而,在石门县最偏远的西北乡,离石门县城5个多小时车程的石门县南北镇金河村的村民却高兴不起来,在他们心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脱贫目的达到了,扶贫工作队是不是就要撤走了?他们的张队长是不是就要回去了?有些人甚至急得哭了起来,他们一定要把张队长留下来!村民毛传斌和几个人一商量,连夜起草了一份挽留报告,报告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上级领导:

我们是南北镇金河村的村民,感谢党的政策,给我们派来一支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的工作队。自扶贫队长张忠富到村以来,不畏艰辛、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他把我们当亲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想他继续留下来!

申请人:毛传斌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份申请报告还没有送出去就被村民们拦了下来,大家纷纷在报告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摁上了鲜红的手印。当这份申请报告辗转送到县政府时,已经有76位村民在上面签名,已经摁下了76个鲜红的手印。

我就是那位被村民们挽留的张队长,石门县文旅广体局驻南北镇金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面对村民们的这一番真情,我就像三年前一样,留了下来,留在了我难舍难分、魂牵梦萦的金河村。(www.xing528.com)

三年前,当我从县城出发,坐4个多小时汽车,再乘坐1个多小时摩托车,然后步行3个多小时第一次走进金河村的时候,我真的为这里的贫困、落后所震惊。全村不通公路,是常德市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自然村,全村5个自然小村,有3个小村没有一间砖瓦房,仅仅35岁以上的单身汉就有71人,全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说实话,当时“是留还是走”这个念头忽然出现在我的心头。这么落后的条件,我能够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吗?这么艰苦的环境,我能够坚持下来吗?这么遥远的路途,孩子又有病,家里能够支持吗?我能够放得下吗?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82岁的覃事法老人背着背篓、拄着拐杖,走了6个多小时山路找到我,他听说县里来了扶贫工作队,要专程来看看,他说:我们这里啥都没有,就只有穷,就怕留不住你呀!我拉着老人的手,哽咽着说了一句话:老人家你放心,你们不脱贫,我就不走。就因为这一句承诺,我一留就是三年。

听说我不走了,村里面大大小小来了几十人,几十人都说了一个主题,那就是“你来扶贫我们什么都不要,就只要一条路”。47岁的残疾人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70多岁的周明初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到街上去吃一碗米粉,宋冬生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到镇里去办一个身份证,三年前他还是一个没有户口没有身份的“黑”人。我握着他们的手,暗暗下定决心:我是走着进入这座大山的,我一定要让村民们开着车走出这座大山。

为了修通公路,2017年我徒步上山20多趟,召开户主会30多场,有一次大雪封山,我步行20多公里路到达覃事善家里,两位老人感动得哭了,为我端来热水,找来干净衣服,还送给我一双新纳的千层底布鞋,我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修路要从毛善云山上过,为了做通他的思想工作,我在雨中与他谈了3个多小时。看见工作队真的要修路,覃事法老人捐出了他一生的积蓄6万元,村民们不要一分钱的占林占地补偿,还自发出工出力,为施工队送饭送水。两年的艰苦努力,我们与全体村民一起奋斗,终于在悬崖峭壁上修通了一条长19公里的道路,终于让村民们走出了大山,也让工作队走进了他们的心里。我带“三无户”宋冬生老人到镇上为他落实了户口,解决了社保、医保低保,新修了房屋。带周明初老人到壶瓶山派出所办了一张身份证,带他吃了人生的第一碗米粉,还为他买了一套新棉衣、棉鞋。三年来,我们新修整修道路50多公里,架设了三座桥梁,完成了两处安全饮水工程,新修了村部,恢复了村卫生室,重建了广播“村村响”,开通了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络。全村有108户贫困户易地搬迁住进了新屋,57户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路通了,山里的宝贝就可以运出大山,为村民们带来财富。金河村满山是宝。村里有野茶近4000亩,树龄最长的达500年,但群众长期以来自产自喝,没有产生经济效益。我们聘请省市农科院专家来村指导,帮助制定发展规划,村里大户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加工厂,集中流转野茶面积1000亩,开发出来的金河野茶,因为纯天然,零“农残”,投入市场就供不应求,价格每斤卖到1000元。通过产业帮扶,全村野蜂蜜从2016年的400多桶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桶,中药材从不足50亩发展到现在的近500亩,形成了野茶、野蜂蜜、中药材三大支柱产业。还有古树金钱柳、“百年老柑”黄皮橘、金河冷水鱼、魔芋,老百姓的致富门路越来越广。通过产业帮扶,村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元。70岁老人张先银和弱智儿子住在大山深处,以前住的是半截房,吃的是玉米粮,我们帮助他发展养蜂,种植中药材、魔芋,现在年收入10万多元,如今老人在镇上建了新房,以前不愿说话的他,现在整天乐哈哈,逢人便说党的扶贫政策好,感谢扶贫工作队。有一次天降大雪,我早上四点半从白竹山片长毛传斌家出发到镇政府开会,沿途有三个农户都开了灯打开了大门,原来他们都为我们工作队准备了早饭。特困老人邓振军在弥留之际开口跟我说话,惊呆了所有在场人;住在湖北鹤峰的95岁老人马珍琴对她女儿说,我们就是她的“娘家”人。

回顾三年多的历程,我深深知道: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工作,我们工作队能够走进群众的心里,是因为党的扶贫政策深入人心;我们工作队能够给金河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因为我们身后有党和政府以及各单位各部门的强力支撑;我们工作队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是因为我们90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和全体干部群众的真心付出,我只是他们中的一员。

(作者系常德市石门县政协委员、石门县文旅广体局驻南北镇金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