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艺术史:编舞作品《心愿》获宁夏文艺评奖一等奖

宁夏艺术史:编舞作品《心愿》获宁夏文艺评奖一等奖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编舞《心愿》获宁夏第一届文艺评奖一等奖,编导《口弦之歌》《枸杞园中》分获宁夏第三届文艺评奖一等奖、二等奖。《黄河船夫号子》《口弦》为这一时期宁夏舞台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这是宁夏舞蹈再一次在全国登台亮相,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代表队成员。

宁夏艺术史:编舞作品《心愿》获宁夏文艺评奖一等奖

1949年9月23日,宁夏和平解放。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自20世纪50年代起,宁夏各市、县一级政府经常利用春节元宵等节日举办社火比赛,为民间舞蹈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表演的机会。比赛过程中,各社火队竞相献艺并相互交流,形成社火表演的热潮。

新中国成立以前,宁夏尚无专业歌舞艺术表演团体,自然谈不上专业舞蹈了。1950年,银川女子中学剧团创作演出的《古装舞》可谓是宁夏继新秧歌运动之后第一个在舞台上正式表演的创作舞蹈节目。1955年8月,银川专区成立了工农文艺训练班,以演唱歌舞、眉户剧为主。1958年,宁夏诞生了第一个专业歌舞团——宁夏文工团(宁夏歌舞团前身),歌舞团最初成员除原银川市训练班成员外,还有来自中央歌剧舞剧院,中央歌舞团,北京、沈阳空政文工团,铁道兵文工团和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等为数不少的支边文艺战士,后陆续吸收部分当地文艺骨干和各艺术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阵容整齐,人员年轻,尤以舞蹈见长。

宁夏文工团成立伊始,面对舞蹈事业的一穷二白,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将全国普遍演出的《孔雀舞》《红绸舞》《洛子舞》等搬上宁夏舞台,使宁夏舞蹈事业有了生机。面对宁夏舞蹈刚刚起步的现状,当时的文化局开始主抓舞蹈创作。于是,全团总动员对宁夏舞蹈今后的发展方向、创作目标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要把宁夏舞蹈的创作作为今后的首要目标。因此,全团出动,积极深入民间采风,在同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了解民情风俗,搜集舞蹈素材,继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编创,陆植林创作了表现妇女劳动场面的《抓发菜》,田益国创作了《口弦》等民族舞蹈。这一阶段,冯国荣创作了《单鼓舞》,汪蓓创作了《捞子舞》,华方佐创作了《前赴后继》《黄河船夫号子》《送粮路上》,田益国、汪蓓共同创作了《玩灯》等舞蹈作品。1964年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宁夏代表队带着自己创作编排的舞蹈作品《黄河船夫号子》《枸杞园中》等参加了会演,其中《黄河船夫号子》获优秀作品奖,并被收入电影艺术片《彩蝶纷飞》中,这是宁夏民间音乐、舞蹈作品首次入选重点影片,并在国内外发行。这一时期创作的舞蹈作品,在创作方向、表现内容、编排手法、舞蹈语言的提炼等方面,与全国舞蹈界的水平基本同步。尤为难得的是,在创作中,他们不仅有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创作反映劳动生产的舞蹈,而且另辟蹊径,反映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再现妇女以口弦抒情表意的习俗,这不能不说是宁夏舞蹈创作者的高明之处。民族舞蹈的创作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开始了。

这一时期,舞蹈创作的垦荒者是陆之林、汪蓓、华方佐、田益国、冯国荣,在舞蹈表演上,季兰英、马薇、葛秀英、任心杰、薛立民、张璧等已小有名气。

田益国(1927— ),山东青岛人。国家一级编导。1949年8月考入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革大文工团、华北人民话剧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地质部文工团、中央建筑工程部歌舞团、宁夏歌舞团担任演员和舞蹈编导。曾任宁夏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1958年从北京调入宁夏,系宁夏第一代舞蹈编导之一,对宁夏的舞蹈进行探索学习,先后创作各种形式的舞蹈作品十余个。编舞《心愿》获宁夏第一届文艺评奖一等奖,编导《口弦之歌》《枸杞园中》分获宁夏第三届文艺评奖一等奖、二等奖。《心愿》为197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大型专辑影片《宁夏,我的家乡》重点拍摄节目。舞蹈《玩灯》《喜悦》(合作)在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在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中获三等奖。1985年离休,长期在业余文艺活动中为部队、矿山、工厂、学校农村继续创作舞蹈作品,并培训了大批业余文艺骨干。大型舞蹈史诗《长庆颂》、组舞《理解与奉献》、小型舞剧《渴望》、舞蹈《走西口》《盐湖的传说》《牧羊哥哥上山来》等作品,在各种会演中多次获优秀节目作品奖。(www.xing528.com)

华方佐(1936— ),笔名葛华,辽宁宽甸人。研究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东北军区空政文工团、宁夏文工团、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群艺馆、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宁夏文化厅等单位任演员、队长、处长、副部长等职。兼任宁夏社会舞蹈研究会会长,宁夏体育舞蹈协会主席,西北第二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外聘教授,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外聘教授等。代表作有独幕舞蹈《前仆后继》《黄河船夫号子》《送粮路上》。出版专著《交谊舞与新潮舞》《艺术鉴赏概要》。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黄河船夫号子》《口弦》为这一时期宁夏舞台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

群舞《黄河船夫号子》,编导华方佐,作曲戴羽,宁夏文工团首演于1964年。《黄河船夫号子》表现了黄河岸边的船夫们勇敢地与风浪搏斗的精神。1964年,宁夏代表队带着该作品赴北京参加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优秀作品奖。这是宁夏舞蹈再一次在全国登台亮相,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代表队成员。

群舞《口弦》,编导田益国,作曲程光华,创作首演于1959年,同年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晚会演出。作品根据宁夏妇女生活中弹口弦这一素材创编而成,通过优美的步伐,上身轻轻摇晃的韵律和轻弹慢拉的手势,表现了妇女丰富的内心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