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老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建立老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老干部离休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制度,妥善解决新老干部适当的交替问题,这是一场干部制度方面的深刻改革。”[1]充分说明建立老干部离休退休制度,是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决定》颁布实施后,在实行老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同时,不断地从思想上冲破了对中青年“年龄歧视”的习惯势力,使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干部一批又一批地走上领导岗位。现在,在老干部中包括离休、退休两种情况。

建立老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建立老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刘子焱 黎会平 刘佑庭

作者简介:刘子焱,华中农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副教授;黎会平,华中农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刘佑庭,华中农业大学,离休老干部。

摘 要:本文分三个部分:一是从彻底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大力培养提拔新生力量,建立一套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论述了《决定》颁布实施的意义和成就;二是从老干部的历史功绩,职业角色的特殊性,年龄结构跨度大,智力资源丰富等方面,论述了离退休干部队伍的主要特点;三是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进方式方法等方面论述加强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

1982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布和实施,开起了我国建立老干部离休退休制度的伟大实践。30年来,以《决定》为指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已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离退休制度。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成果,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一项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举措

《决定》指出:“妥善地安排新老干部有秩序有步骤地实行适当的交替,已经成为我们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成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党和国家干部制度根本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老干部离休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制度,妥善解决新老干部适当的交替问题,这是一场干部制度方面的深刻改革。”[1]充分说明建立老干部离休退休制度,是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一)彻底地破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党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在许多讲话和文章中,反复强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注意选拔接班人,实行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他认为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是党和国家现行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的主要弊端之一。这种终身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实际上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主要特征是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任职,不受年龄、健康、任期的限制,也不同政绩、业绩挂钩。其危害性,不仅不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容易使干部高高在上而脱离群众的监督,形成“一言堂”“家长制”[2];而且会严重影响新生力量的培养和选拔,引起干部队伍的老化,甚至后继无人,贻误社会主义事业。《决定》的颁布实施,许许多多到了规定年龄的老干部退出了工作岗位,从思想上、组织上彻底告别了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践证明,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这在我党的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是极为重要的贡献。

(二)有力地冲破了对中青年干部“年龄歧视”的习俗

《决定》指出:要“在老干部离休退休的同时,大胆提拔中青年干部到各级主要领导岗位上来”[1]。过去,在干部人事工作上,较长期地有着一种对中青年人的“年龄歧视”,诸如认为“青年人嘴上无毛,做事不牢”以及“论资排辈”等。《决定》颁布实施后,在实行老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同时,不断地从思想上冲破了对中青年“年龄歧视”的习惯势力,使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干部一批又一批地走上领导岗位。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老干部的结合和交替逐步步入制度化。

(三)对逐步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有积极的作用

制度建设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是干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关键。《决定》的颁布,不但推动了我国逐步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而且,从以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如逐步实行的公务员制度,专业技术人才职务聘任制度和建立民主推荐,择优录用干部的科学机制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都有启迪的意义。

二、离退休干部队伍的主要特点

30年来,在试行干部退休制度过程中,全国先后离休退休下来的老干部共有1 670多万人。老干部因为人生道路、阅历、地位、性格等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但是,老干部队伍作为一个群体,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综合起来,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历史上作过重要贡献,具有较深远的社会影响

从新中国成立前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大的离退休干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领域和岗位上,参加过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铸就了坚定和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忠诚于党的事业,为实现党在各个时期的奋斗目标,进行过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平时,人们都把这些老干部作为学习的楷模。现在,他们虽然已经离休退休了,但是,他们在人民群众中仍然有着较深远的影响,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仍可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一种敬老尊贤的优良风尚,本着自愿量力的原则,组织老同志们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继续关心党的事业,为党为人民作出新的贡献。

(二)职业角色较特殊,社会地位较优越

一般说,离退休干部在职时,都是领导者、管理者,不论职务大小,职位高低,他们都做过面向群众的工作,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一些人有过一官半职,担任过重要的职业角色,拥有一定的权威性。至于科技人员,虽然不属于领导层和管理层,但是他们都有一技之长,特别是有一些还具有一定职称,乃至专家、学者,学识渊博,又有建树,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社会地位并不逊色。职业角色作为一种最显著的社会特征,具有较强的后续效应,必然使离退休干部具有较优越的社会声望。如果退休时思想准备不足,有些同志容易产生角色冲突,造成心理上不适应,出现老而无用感、挫折感、孤独感,等等。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帮助老同志们做好心理调适工作。

(三)年龄结构跨度较大,整体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老干部”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老干部的范围,因在不同的时期而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干部所指的对象会逐渐发生变化,很老的干部消失了,新的老干部又接上了。现在,在老干部中包括离休、退休两种情况。离休干部不仅数量少,而且年事偏高,呈现出“高龄化、高发病期”的“双高”状态。至于退休干部,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数量会越来越多,而且年龄结构日趋年轻化。就现在整个离退休干部这个群体来说,从60岁到90岁,年龄结构的跨度是比较大的。据统计分析,在这个群体中,年龄65岁以下的约占70%,其中有10%~20%的干部不到60岁就退下来了。这个动态变化的特点启示我们,在老干部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www.xing528.com)

(四)文化素质比较高,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智力资源

从整体上讲,离退休干部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一般达到了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各类职业人员平均受教育的程度为6.14年,而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则达到了9.91~10.83年,可见,现在离退休干部这个群体的文化水平,高于全国其他老年群体。特别要指出的是,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退休干部的知识层次越来越高,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也逐渐地步入这个行列。据统计分析,在这个群体中,有30%左右的人是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支离退休干部队伍作为一个群体,数量大、层次高,思想比较成熟,理论素养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继续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知识基础。由于低龄老人多,精力较充沛,一般说,具有为国家、为社会再干10~15年的潜力,可以说这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宝库”。

三、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

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从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到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建立和完善干部离退休制度任重道远。当务之急,必须精心照顾离休干部,进一步加强退休干部的管理,使我国的干部离休退休工作步入管理制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轨道

(一)进一步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老干部工作的重大意义

2012年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首都老同志迎春茶话会上强调指出:“在新的一年里,要以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30年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同志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深入宣传老同志的历史功绩,弘扬老同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重视发挥老同志作用的良好氛围。”[3]为此,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对待老干部以及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问题。一是要充分认识肯定老干部的历史作用。二是要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机构,专司其事。三是充分认识实行老干部的离退休制度的实践意义,实行新老干部的交替和合作,是保证我们党的事业长盛不衰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

(二)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老干部工作的政策法规

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规范和制约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健全和完善老干部工作的政策法规,坚持按政策办事、依法管理,是搞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决定》明确地指出:“老干部离休退休后,一定要很好地安排照顾,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并注意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1]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政策原则。当前,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以《决定》为准绳,加强综合研究,保证政策法规的系统配套与协调统一。二是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政策法规的稳定性。任何组织机构和领导人的变更,都不应随意改变老龄政策,特别是在对老干部的生活待遇上,不能搞急功近利,临时应付的短期行为,以致政策多变,甚至朝令夕改,在群众中引起不良影响。三是在执行政策时,要采取严肃态度,做到一丝不苟,彻底落实,要做好协调和思想工作,消除鸿沟,妥善解决矛盾。四是要促进政策法律化,以保证政策更加稳定。

(三)加强和改进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老干部离休退休,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不再担任行政领导职务,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并不因此而同样退休。[4]在新的形势下,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老干部中也存在不适应的问题,一些老同志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表现出理想信念动摇,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老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运用各种形式组织老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形势,不断扩大视野,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二是组织开展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到寓教于乐,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活做好。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非党群众,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始终维护一个老干部的光辉形象。

(四)加强和改进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是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对策。例如,离退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跨度大,不能“一刀切”,而要区别对待。对于已达到古稀和耄耋之年的“长者”,就应在“医”和“养”字下工夫,而对于70岁以下的“年轻老人”,则应在“为”“乐”和“学”字上做文章,特别是对于有专业技术的人,更应把重点放在“为”字上,并配套政策,为老同志“为、学、乐”提供制度保障。[5]二是充分发挥老干部在服务管理中自我管理的积极作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例如,高校可根据学校各方面的需要,派出老同志参加“关工委”的五老报告团,关心教育大学生;做“组织员”工作,发展大学生党员,培养党的接班人;对“教学、科研”进行督导,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开办老年大学更新知识等活动。此外,还应积极组织各种社团,如高校的老年协会、老教授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研究老年问题的学术团体,以及各种有关老年文体活动的团体,等等,把大家组织起来,积极应对社会的老龄化。实践证明,由老年组织出面,让老同志们根据老年人特点,开展健康有益的各种活动,不仅使老年人心情舒畅,融入社会,而且寓教于乐,寓教于一切活动之中,使广大老干部享受着丰富、健康、文明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1982.

[2]邓小平.关于改革国家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的讲话[M]//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30.

[3]习近平同志在京召开老同志茶话会上的讲话.搜狐网.(2012-01-17).

[4]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国家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退(离)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1999.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