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6.6.2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本节采用引力模型对OECD21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双边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引力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在实证部分仅将碳税政策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即征收碳税时该变量取1,不征收碳税时取0。

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

9.6.6.1 结论

(1)碳税对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未受政府补贴的区位敏感型产业的影响更明显。由于各国政府在征收碳税时出于对碳税会影响能源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担心,往往会对一些受碳税影响较大的产业实施补贴、税收减免和返还、减排技术研发激励或豁免等配套政策,这使得碳税对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负面影响表现不明显。

(2)在只有进口国征收碳税时,出口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受到负面影响,而在只有出口国征收碳税时,碳税对出口国的能源密集型产业总体的竞争力影响甚微。在出口国和进口国都征收碳税时,两国碳税对能源密集型产业总体的竞争力影响有所抵消,但对于出口国而言负面影响仍然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政府实施碳税后对能源密集型产业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区位敏感型产业转移至不实施碳税政策的国家以及实施碳税的国家加强贸易壁垒(如边境调节税等措施)等。

(3)在考察能源密集型产业短期和长期影响时,我们发现,在只有出口国征收碳税时,1992—2000年和2000—2008年两时期内,碳税政策对出口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呈现出积极的影响,1992—2000年的积极影响远大于2000—2008年的积极影响;在只有进口国征收碳税时,1992—2000年和2000—2008年两时期内,碳税政策对出口国家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呈现出消极影响,但这种影响有所增加;在出口国和进口国都征收碳税时,1992—2000年碳税政策对出口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微弱,而在1992—2000年和2000—2008年两时期内,碳税政策对出口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呈现出显著的消极影响。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第一,随着碳税政策在OECD21国的逐渐推广,各国逐渐扩大碳税的征收范围和提高碳税的税率,且碳税政策及相关的补贴、税收循环等政策日趋完善、合理;第二,随着各国对碳税政策的推广,各国碳减排意识增强,由此带来的能源密集型产品的替代品更受欢迎。

9.6.6.2 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节采用引力模型对OECD21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双边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引力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在实证部分仅将碳税政策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即征收碳税时该变量取1,不征收碳税时取0。这一变量不能反映不同国家碳税政策的差异,但各国碳税政策在税率大小、征税范围、减免政策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对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因此本节的研究仅能就征收碳税是否对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影响得出结论,而不能直接反映出这一影响的程度如何。因此,将复杂的碳税政策差异纳入实证模型将是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www.xing528.com)

[1] Zhang Z.,Andrea B.,2004. What do we know about carbon taxes? An inquiry into their impacts on competitiveness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 Energy Policy,32(4):507 - 518.

[2] Aldy J.,Pizer B.,2008. Issues in Designing U.S. Climate Change Policy.Washington DC: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3] Morgenstern R. D.,Aldy J. E.,Herrnstadt M. et al.,2007. Competitiveness impacts of carbon dioxide pricing policies on manufacturing. Washington DC: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4] World Bank,2008.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Economic,legal and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5] Harris M. N.,Kónya L.,Mátyás L.,2002. Modelling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bilateral trade flows:OECD,1990 - 1996. Melbourne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No. 11/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