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行了系统部署。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是我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道路上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12]中国现代化决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决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只能够向创新要资源、向创新要动力、向创新要空间、向创新要效益。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现代化历程中,根据世情、国情和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因时而异地制定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强化科技创新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支撑。1956年,确立“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指导方针,创造了“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成果。1963年,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迅速将指导方针调整为“自力更生、迎头赶上”。1982年,为将科技发展融入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又将指导方针调整为“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1995年,确立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将科技工作指导方针调整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坚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强调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行了系统部署。

我国现代化建设始于创新,发展于创新,强盛于创新。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是我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道路上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抉择。(www.xing528.com)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道路通罗马[13]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14]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向世界表明中国要依靠创新实现现代化,走一条不一样的现代化之路。

传统工业化道路对能源资源等自然要素高度依赖。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率先实现工业化,带来了对殖民地国家资源和市场的掠夺,大量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20世纪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实现现代化,也都没有摆脱对能源资源的高度依赖。目前,全球现代化人口约13亿人,消耗了全球51.5%的石油、47.7%的天然气、29.5%的煤炭

我国人口多、资源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只能依靠创新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我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1/5,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近年来,水污染事件频发、雾霾天气增多,不少地区的环境容量已经逼近临界点。土地、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必须依靠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减少对自然资源严重依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