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住房保障需求人群分析

住房保障需求人群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19万人,常住户籍人口为807.73万人,家庭规模平均每户2.68人。表9.10对上述代表性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进行了比较,广州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天津、上海和深圳。表9.26未来面积—收入双标准住房困难人口规模估计由以上规模估计可知,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广州市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但是住房困难人口的规模却很大,其原因在于广州城市居民居住面积非常不平等。

住房保障需求人群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19万人,常住户籍人口为807.73万人,家庭规模平均每户2.68人。图9.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概率密度分布图显示,2010年有26.57%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m2[22]。据此我们可以对住房困难人口进行测算。

1.2010年面积单一标准住房困难人口规模估计

理论上,2010年常住人口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m2的有422.14万人、154.63万户;常住户籍人口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m2的有263.93万人、96.68万户[23]

表9.22 2010年广州市不同面积标准下的住房困难人口规模估计

国内比较: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9.23对几个同类代表性城市常住人口住房困难规模进行了估计。

表9.23 国内比较——2010年代表性城市单一标准住房困难状况

为了具有可比性,我们不妨假设表中所有城市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均为15m2/人。我们发现,广州的住房困难程度最大。表9.10对上述代表性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进行了比较,广州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天津上海深圳。可是,广州的住房困难率却较高,这意味着广州城市居民居住面积分布很不平衡,为了验证这一推测,表9.24测算了代表性城市居民居住面积不平等指数——基尼系数

表9.24 国内比较——2010年代表性城市居民居住面积不平等状况

(www.xing528.com)

表9.24中的计算结果显示,广州城市居民居住住房面积不平等指数——基尼系数为40.78%,仅略低于北京[24]

2.未来(2012年后)面积单一标准住房困难人口规模估计

假设2011年筹建的72791套和2012年筹建的41259套保障性住房已经投入使用,那么将惠及11.41万户、34.22万人。那么,未来(2012年后)以面积15m2标准计算的住房困难人口规模大约是:①常住人口有303.27万人、103.65万户;②常住户籍人口有180.39万人、55.73万户。相应的住房困难率为22.06%。详见表9.25。

表9.25 未来(2012年后)面积单一标准住房困难人口规模估计

3.未来(2012年后)面积—收入双标准住房困难人口规模估计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估计是需要保障的最大规模(上限),因为还没有考虑家庭收入是否符合保障标准。如果我们假设上述估计中,有大约40%的住户不符合住房保障收入标准,那么,以收入和住房保障面积标准15 m2双标准计算,未来(2012年后)的住房困难人口规模大约是:①常住人口有181.96万人、62.19万户;②常住户籍人口有108.23万人、33.44万户。相应的住房困难率为13.15%。详见表9.26。

表9.26 未来(2012年后)面积—收入双标准住房困难人口规模估计

由以上规模估计可知,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广州市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但是住房困难人口的规模却很大,其原因在于广州城市居民居住面积非常不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