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度返乡,34年兜兜转转,他成为村里的一名农民

再度返乡,34年兜兜转转,他成为村里的一名农民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62岁的逄作棋是安丘市长兴家庭农场负责人,也是安丘市广发粮食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投身农业一人打理千亩田2013年年初,逄作棋看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他产生了回村流转土地搞规模化种粮的想法。2014年,逄作棋联合周围种植户成立了安丘市广发粮食种植合作社,100多个社员、3000多亩土地加入合作社。2016年,工艺品生意难以维持,逄作棋的儿子也回到村里跟他一起打理农场。

再度返乡,34年兜兜转转,他成为村里的一名农民

农村大众》记者 戎 宁

4月22日,安丘市景芝镇逄家庄下了一场小雨。出村庄往西1公里多,一块千亩农场里,两台自动节水喷灌设备刚结束了几天的工作。“这场雨下得好,再浇一遍相当于锦上添花。”农场主逄作棋看着窗外的麦苗露出了笑容。

今年62岁的逄作棋是安丘市长兴家庭农场负责人,也是安丘市广发粮食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在这之前,他是一位农民企业家,经营着一家效益可观的工艺品厂。

建工艺品厂

一把剪刀打天下

20世纪70年代,逄作棋是村里的一名农机手。1984年逄家庄实行“大包干”后,逄作棋租了村里的拖拉机跑运输,一直干到1990年。此后,逄作棋开了家修理厂,卖农机配件、修农机和汽车

彼时,工艺品行业在景芝镇发展起来。“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外贸出口这块很旺,特别是工艺品出口,整个镇上到处都是工艺品厂。”逄作棋说,1998年,他在镇上开了一家中等规模的工艺品厂。

逄作棋将那段岁月形容为“一把剪刀打天下”。“那些年光给我的工艺品厂做加工的就有上千人,经济效益很可观。比较大的订单都是从美国、土耳其等国家来的。1999年,我接到的一个订单是做玉兰花,一百多万元。那时候人工成本低,就是挣个手工钱。2006年和2007年那会儿一天一个人15块钱的工钱就行,就算是加班,顶多也就20块钱。”逄作棋说。

这样的盛况在2010年达到了最高峰。之后到了2012年,逄作棋感觉到人工紧缺,开始考虑转行。“工艺品行业没什么技术含量,基本就是靠人工。老百姓现在有吃有穿,给的工资低了就没人干了。”逄作棋说,“现在就算我种地雇人干点零碎活,一天也得150块钱。”

2013年,逄作棋萌生了转行的想法,儿子接手了工艺品厂。这之前的一年,虽然人工费上涨,但逄作棋的工艺品厂年产值仍然有六七百万元。

投身农业

一人打理千亩田

2013年年初,逄作棋看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他产生了回村流转土地搞规模化种粮的想法。“国家连续这么多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业是国家提倡的,也是我最熟悉的。”逄作棋说,他用了半年的时间详细调研,计算投资额。

当逄作棋告诉家人要去种地,而且要投200万元的时候,不仅家人反对,周围的亲朋好友也都不理解。“他们跟我说:‘你又不是吃不上饭,回家弄这个干啥。’”逄作棋说,“虽然他们这么说,但我自己一直有信心。做农业虽然累,但会越做越好,看着老百姓种地太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业不应该是这样,到了该变革的时候了。”

不顾家人的反对,逄作棋孤身一人回到了逄家庄。2013年村里开会,逄作棋提出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承包土地,走机械化的路子。“我包地有两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一是浇地必须是自动灌溉,再就是必须有大型烘干设备,不然这么多粮食放哪儿。”逄作棋说。(www.xing528.com)

第一年,村里有500多亩的土地流转给逄作棋,到了第二年就增加到了1000亩。“一开始有些老百姓自己还想种,第二年他们算了算,还不如租给我,自己出去随便打打工,挣得比原来多不少。”逄作棋说。

签完所有的土地流转合同后,逄作棋将土地重新平整,填起了原来的沟、坑、湾,1000亩地连成一片。花大价钱购置了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全自动节水灌溉设备、烘干机等一整套农业机械,耕、种、割、收、晒全部实现机械化。

“我没去过发达国家,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种地的。但人家一个人顶咱好几个人的工资,种着大片的土地,粮食出口到咱们国家才六七毛钱,靠的肯定是科技。”逄作棋说,“比如我买来的这套自动灌溉设备,这一千亩地,我一个人,一个星期就能浇完,成本还很低。总的算下来,我种一亩地粮食比普通老百姓种能省400到500块钱左右。”

深耕沃土

打造青山绿水

逄作棋有个习惯,在哪儿工作就在哪儿住,这样才能“盯得住”。开工艺品厂的时候是这样,现在做农场还是这样。在承包地边上,逄作棋盖了几间小屋,吃、住、干活都在这儿。房后的20亩荒地,也被逄作棋改成了桃园,树下铺着一条条黑色的喷灌管道。

“现在住的这块地方,原来就是个大湾。村里用不起来,老百姓就往里边倒垃圾。”逄作棋说,他把这块地包下来,修整后更改土地性质,还解决了农业机械和粮食的放置问题。

看着眼前上千亩正在生长的麦苗,逄作棋的思绪又回到了刚开始回村种地的时候。2013年,逄作棋回来包地的第一年就赶上干旱。连着旱了四年,去年六月份最困难。“村里90多岁的老人都说没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水都抽干了,下到70米深的泵都够不到水皮。那时候只能咬着牙坚持,还好下半年的时候终于好转了。”逄作棋说。

“不光是干旱,第一年连一台150马力的农业机械在安丘都买不着,最后是从潍坊调过来的,可以看出来当时种地都还是按照老传统。”逄作棋说,“隔了一年,100马力以下的机械都没人用了,这又说明农业的发展很快。”

买农机加上包地、整地,本来200万元的预算没多久就花光了。“当时考虑得有点简单,到现在已经投了500万元左右,可以说严重透支了。加上现在玉米价格放开了,效益肯定比预计的低。”逄作棋说,“但我很有成就感,这是给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实这期间逄作棋有抽身而退,甚至小赚一笔的机会。很多人看中了逄作棋整改后的这片地,承诺可以高价租一块种药材,但他没同意。

“我这块地不往外租,要么合作种植,要么你给我订单我来种。不然把地都租出去,我就没有发展空间了。”逄作棋说,现在已经有100多亩的订单土豆,以后还准备生产石磨面粉,发展粮食深加工。周围的荒地,则准备种些经济作物发展休闲农业。

2014年,逄作棋联合周围种植户成立了安丘市广发粮食种植合作社,100多个社员、3000多亩土地加入合作社。2016年,工艺品生意难以维持,逄作棋的儿子也回到村里跟他一起打理农场。“原来那些老伙计,现在见面都说我转行转得对。”逄作棋说,“其实我也没做出什么成绩来,就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既然选择了就义无反顾,我也坚信农业会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