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助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助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一是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提供农村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来吸引外出的年轻劳动力、技能型劳动力回乡就业和创业,建立健全促进高素质劳动力从事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快农村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延伸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农村内部的就业渠道。

助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农村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吸引高素质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就业并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此,一是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提供农村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来吸引外出的年轻劳动力、技能型劳动力回乡就业和创业,建立健全促进高素质劳动力从事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由于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就业一般缺乏资金支持,因此可考虑通过财政贴息、免息贷款方式以及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等财税政策来予以扶持。此外,应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加快落后地区农村小城镇建设,吸收更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将劳动力转移、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劳动力转移实现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和外出就业结合,农民就业于当地小城镇可以节省交通成本、心理成本、交易成本等。地方乡镇政府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小城镇就业的外部环境,采取多样化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到小城镇就业,以此加强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快农村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延伸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农村内部的就业渠道。农村劳动力之所以外出就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的非农就业机会不足。因此,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层次和水平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农业生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业,从而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要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就业结构调整,引导剩余劳动力向农村非农产业转移。

原载于《理论导刊》2009年第11期,略有删改。

【注释】

[1]姚先国、陈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压力分流》,《学术月刊》1999年第11期。(www.xing528.com)

[2]毛育刚:《中国农业演变之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77页。

[3]李治邦:《农村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2005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