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比较优势与区域农产品影响因素分析

比较优势与区域农产品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贸易理论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解释了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从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技术、需求、运输成本等方面解释了引起区域农产品价格低廉优势的成因,即生产具规模、有技术创新或引进新技术能力、收入水平高、运输距离短运费低的区域农产品更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与区域农产品影响因素分析

1.比较优势对区域农产品的影响单因素分析

图1-1 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单因素分析框架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解释国际和区际贸易分工的理论依据,被经济学界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长期以来一直占据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地位,且始终未曾动摇过,这对研究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来说,有其特殊的含义,即给出了判断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标准。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是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或成本)来衡量的,即价格(或成本)较低的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价格(或成本)较高的农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在市场上也不具有竞争力。至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得出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区域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而实际上市场价格优势的本质是成本优势,因为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价格的高低,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低的农产品,价格也低,反之,成本高的农产品,价格也高。

2.比较优势对区域农产品的影响多因素分析(www.xing528.com)

新贸易理论则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引起区域农产品价格(或成本)较低,具有比较优势的原因。归纳总结如下:规模经济学说从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两方面解释了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显著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表明了即使在缺乏要素优势的情况下,规模经济也会产生成本优势,引起贸易发生。这里,价格优势主要是由规模经济产生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规模生产来实现。技术差距贸易理论认为除了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差别外,还存在着技术投入上的差别,比较优势来源于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产品生命周期学说认为新产品、新技术在被引入阶段,发达国家因存在技术、人才和资本优势而处于领先地位,在生产技术已标准化的那些产品、技术上,发展中国家凭借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具有优势。这里,价格优势主要是由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而产生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需求结构的多样性和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在这里,比较优势可以用产品的差异性、国内需求、收入水平、消费偏好来衡量。运输成本区位理论认为由于客观上存在要素与产品的不充分流动性,空间距离产生的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是不可避免的,在现实中,不同的区域市场上即使同种同质产品也存在着很大的价格差异,运输成本即影响产品的价格,又会影响到产业布局。在这里运输成本是衡量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新贸易理论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解释了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从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技术、需求、运输成本等方面解释了引起区域农产品价格低廉优势的成因,即生产具规模、有技术创新或引进新技术能力、收入水平高、运输距离短运费低的区域农产品更具有比较优势。综上所述,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来源与成因,给出了简单的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框架(图1-2)。

图1-2 区域农业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框架

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是由价格或成本决定的。对于相同的农产品来说,在市场上表现为价格(或成本)较低的农产品就具有比较优势,反之亦反之。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又是由其他非价格因素决定的,这些非价格因素包括生产规模、技术创新、需求、收入水平、消费偏好、运输成本等方面,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价格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一般而言,生产具规模、有技术创新或能采用新技术、运距短的区域农产品更具有比较优势。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已经不限于价格的竞争,而是更多地取决于非价格因素。由于价格的高低是由成本的高低决定的,而单位农产品成本的高低不只是某种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往往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品牌、包装设计、卫生安全程度、交货期、售后服务、商家信誉等因素也从不同程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区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非价格优势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