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材料费用核算及分配方法详解

材料费用核算及分配方法详解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核算材料费用时应设置:“原材料”“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燃料”等相应的账户。2.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有定额耗用量分配法、定额费用分配法、重量比例分配法、实际产量分配法、标准产量分配法等。其中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应直接记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用于产品销售以及组织和管理生产的材料费用,记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账户有关的费用项目;用于建造固定资产

材料费用核算及分配方法详解

材料按其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分为: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燃料、修理用备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在核算材料费用时应设置:“原材料”“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燃料”等相应的账户。

材料的计价

1.材料领用凭证

在实践中,领料凭证一般有以下几种。(如图5-6所示)

图5-6 领料凭证的种类

2.材料领用控制

材料领用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如图5-7所示。

图5-7 材料领用控制的要点

3.材料的计价

所谓材料的计价,是指材料在核算时其入账价值的确定。企业的材料应按实际成本计价。材料根据其来源不同,其实际成本构成也不同。(如图5-8所示)

图5-8 材料的计价

4.消耗材料的计价

(1)实际成本计价方式下发出材料成本确定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2)计划成本计价方式下发出材料成本确定

消耗材料的实际成本=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消耗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

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单价

消耗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100%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费用的分配

1.分配原则

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应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的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构成产品实体并能直接确定归属对象的材料费,应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费的间接材料费,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2.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一般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有定额耗用量分配法、定额费用分配法、重量比例分配法、实际产量分配法、标准产量分配法等。(如表5-7所示)

表5-7 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续表

*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

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以上方法可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采用按定额消耗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材料单价÷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单价

【案例】甲公司生产A、B 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材料4800 公斤,每公斤8 元。A 产品的实际产量为280 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8 公斤;B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60 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11 公斤。试计算分配A、B 产品各自应负担的材料费。

甲公司产品材料费用

答案:

方法一:

A 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280×8=2240(公斤)

B 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60×11=1760(公斤)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4800÷(2240 +1760)=1.2

A 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2240×1.2=2688(公斤)

B 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1760×1.2=2112(公斤)

合计 4800(公斤)

A 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688×8=21504(元)

B 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112×8=16896(元)

合计 38400(元)

方法二:

A 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280×8=2240(公斤)

B 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60×11=1760(公斤)

材料费用分配率=(4800×8)÷(2240+1760)=9.6

A 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240×9.6=21504(元)

B 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760×9.6=16896(元)

合计 38400(元)

材料费用的核算

1.发出材料的核算

(1)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材料发出核算

企业应设立“原材料”“材料采购”等总账科目进行总账核算,并按材料的类别、品种设置材料明细账,账内按数量金额反映材料的收发结存情况。材料明细账中收入材料的金额,应根据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收料凭证进行登记,账中发出材料的金额,应该按照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企业应根据收料凭证和发料凭证定期汇总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和发料凭证汇总表,并据以登记“原材料”总账科目。

【案例】甲公司原材料按实际成本价核算,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的实际成本,2020年1月发料凭证汇总表如下所示。

甲公司发料凭证汇总表

会计分录为: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500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55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000

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1300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2000

销售费用 1000

管理费用 1500

贷:原材料——主要材料 27700

——燃料 9600

(2)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材料发出核算

企业应设立“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分别核算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案例】假定甲公司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本月发料凭证汇总表编制如表所示。

甲公司发料凭证汇总表

借:基本生产成本——A 产品 11200

基本生产成本——B 产品 128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400

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750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950

销售费用 500

管理费用 700

贷:原材料 283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566

贷:基本生产成本——A 产品 224

基本生产成本——B 产品 256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8

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15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19

销售费用 10

管理费用 14

2.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应根据审核后的领退料凭证,按照材料用途把费用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中去。其中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应直接记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用于产品销售以及组织和管理生产的材料费用,记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账户有关的费用项目;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的材料费用,记入“在建工程”等账户。凡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费用,在领用时无法确定每种产品耗用的金额,则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分别记入各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

*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材料费用可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或材料定额费用法进行分配。

【案例】甲公司2020年1月生产A、B 两种产品,本月两种产品共同领用甲材料61600 千克,单价20 元,共计1232000 元,本月生产A 产品400 件,B 产品600 件,A 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50 千克,B 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60 千克。

甲公司材料费用

要求: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并作会计分录。

【解析】

A 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50×400=20000(千克)

B 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60×600=36000(千克)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61600÷(20000+36000)=1.1

A 产品分配材料实际消耗量=1.1×20000=22000(千克)

B 产品分配材料实际消耗量=1.1×36000=39600(千克)

A 产品分配的材料费用=22000×20=440000(元)

B 产品分配的材料费用=39600×20=792000(元)(www.xing528.com)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 产品——直接材料 440000

——B 产品——直接材料 792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1232000

甲公司共同耗用材料费用的分配

【案例】甲公司生产A、B 两种产品,共同领用甲、乙两种材料,共计340480 元,本月投产A 产品400 件,B 产品200 件,A 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甲材料10 千克,乙材料16 千克,B 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甲材料12 千克,乙材料20 千克,两种材料的计划单价分别为30 元、16 元。

甲公司材料费用

要求:按材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材料费用。

【解析】

A 产品材料定额费用

=A 产品所耗甲材料定额费用+ A 产品所耗乙材料定额费用

=30×10×400+16×16×400=222400(元)

B 产品材料定额费用

=B 产品所耗甲材料定额费用+ B 产品所耗乙材料定额费用

=30×12×200+16×20×200=136000(元)

材料费用分配率=340480÷(222400+136000)=0.95

A 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0.95×222400=211280(元)

B 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0.95×136000=129200(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A 产品——直接材料 211280

——B 产品——直接材料 129200

贷:原材料 340480

3.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

在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应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它包括材料费用分配明细表和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明细表是按领料车间、部门,根据归类后的领退料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分别编制的。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用于辅助生产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的费用(或成本)项目;基本生产车间管理耗用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厂部管理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记入“管理费用”账户;产品销售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记入“销售费用”账户。

【案例】根据上例的相关资料,编制下列甲公司的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及会计分录。

甲公司原料费用分配表

根据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并据以登记有关成品成本明细账和有关费用明细账。

借:基本生产成本——A 产品 170000

基本生产成本——B 产品 260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4000

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5200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8000

销售费用 4000

管理费用 6000

贷:原材料 457200

4.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其程序和方法与材料费用分配基本相同。

(1)在燃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应单独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存货核算应增设“燃料”一级账户;燃料费用分配表应单独编制。

(2)在燃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小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无须单独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应将燃料费用直接记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存货核算中“燃料”可作为“原材料”账户的二级账户进行核算;燃料费用分配可在材料费用分配表中加以反映。

【案例】假定甲公司所耗燃料和动力较多,在成本项目中,增设“燃料及动力”项目。该厂2020年1月用于A、B 两种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共为39600 元,根据耗用燃料的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燃料费用定额算出的燃料定额费用为:A 产品16000 元,B 产品20000 元。

要求:按燃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燃料费用。

甲公司记账凭证

【解析】

燃料费用分配计算如下:

燃料费用分配率=39600÷(16000+20000)=1.1

A 产品应分配的燃料费用=16000×1.1=17600(元)

B 产品应分配的燃料费用=20000×1.1=22000(元)

编制下列公司的燃料费用分配表及会计分录:

甲公司燃料费用分配表

5.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低值易耗品在购入时,核算方法和材料核算相同,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收发,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收发。低值易耗在领用时,则要视其价值的大小和使用期限的长短,自主采用摊销方法,摊销方法一般用以下三种,如表5-8所示。

表5-8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

(1)低值易耗品入库的核算

企业外购、自制或委托加工完成的低值易耗品验收入库时,其核算方法与原材料入库的核算方法相同,借记“低值易耗品”账户,贷记有关账户。按计划成本核算时,还应计算其超支或节约的差异额,并转入“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账户。

(2)低值易耗品领用和报废的核算

低值易耗品领用和报废的核算方法如表5-9所示。

表5-9 低值易耗品领用和报废的核算方法

【案例】甲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本月领用生产工具一批,计划成本为1200元,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4%。另有一批生产工具在该月报废,残料入库作价60 元。会计分录如下所示:

领用生产工具,

借:制造费用 1200

贷:低值易耗品 1200

结转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48

贷:制造费用 48

报废生产工具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 60

贷:制造费用 60

【案例】甲企业生产车间领用专业工具一批,计划成本为18000 元,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为+2%,该批低值易耗品在两年内分月平均摊销。

领用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18000

贷:低值易耗品 18000

月末调整成本差异 ,

借:长期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360 (18000×2%)

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360

分月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 765 [(18000+360)÷24]

贷:长期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7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