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功补偿措施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无功补偿措施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在配电网中的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处进行的无功补偿。电容器组宜采用三角形接线,单独并接在配电线路上。当用户的大型、中型电动机数量较多,且其利用小时数较高时,这种补偿方式的节能效果显著,而一些年运行小时数少,投运率低的设备,补偿电容器的利用率不高。

无功补偿措施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1.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效益

(1)降低线路的可变有功功率损耗:

式中 I——线路中通过的电流,A;

R——线路每相的等值电阻,Ω;

P——线路输送的有功功率,kW;

U——电网的线电压,kV;

cosφ——负荷功率因数。

可见,当U和P不变时,提高cosφ,可减少ΔP。

(2)提高发供电设备能力:

当S一定时,若cosφ提高则线路输送的有功功率增加;

当线路负荷一定时,若cosφ提高则设备容量可减少一个等级。

(3)改善电压质量:

可见,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无功的输送,故ΔU降低。

2.无功补偿方式

(1)集中补偿。指在变电站集中装设大容量的电容器进行补偿。

优点:就地补偿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可减少变电站以上输配电线路的无功负荷;可进行调压,改善电压质量,同时便于维护。

缺点:不能减少配电网络的无功消耗。(www.xing528.com)

(2)分数补偿。指在配电网中的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处进行的无功补偿。

优点:投资少,见效快,投运时间长,可以补偿配电网及配电变压器的无功损耗,显著降低农网线损,提高电压水平。

缺点:分散安装,维护不便,轻负荷时电压过高,及时投切不方便。

电容器组的安装:不宜装在配电网主干线的前中段(防电压过高),也不宜装在配电网的末端(防电压过低)。安装应选择在负荷集中的地段,且便于巡视和维护。电容器组不应与变压器同台架设,应离开一定的距离,以免造成铁磁谐振使设备受到损害。

电容器组宜采用三角形接线,单独并接在配电线路上。除单台配有熔丝保护外,还应采用跌开式熔断器作短路保护和拉合闸用,并选用性能较好的氧化锌避雷器作过电压保护。

(3)就地补偿。

1)单机补偿:将电容器直接并联于用电设备旁。

优缺点:电容器随电动机同时投入和退出,从而使安装点以上变配电线路输送的无功减少,获得一定的降损效益。当用户的大型、中型电动机数量较多,且其利用小时数较高时,这种补偿方式的节能效果显著,而一些年运行小时数少,投运率低的设备,补偿电容器的利用率不高。

2)分组补偿:将电容器组装设在用户总配电间上。

优点:能减少高压配电网无功负荷,降损和改善电压效果较好,使用率高,管理方便。

缺点:不能减少低压电网用电设备的无功负荷。

3.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式中 Q——所需补偿的电容器容量,kvar;

Pav——最大负荷月的平均负荷,kW;

tanφ1——对应于补偿前功率因数cosφ1的φ1角的正切值;

tanφ2——补偿后功率因数cosφ2的φ2角的正切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