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一般产业安全问题

研究一般产业安全问题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对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较晚,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的。李孟刚在整合前辈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产业安全的一般定义,指出产业安全是特定主体自主产业的发展和生存处于安全状态,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安全、产业政策安全、产业组织安全、产业政策安全等。李孟刚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指出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来考察。

研究一般产业安全问题

关于一般性产业安全的问题,国外学者是通过两个主要的线路来展开的:一是考察产业国际竞争力;二是考察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前者以迈克尔·波特(Porter,1990)为代表。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某一产业面临生产率更高的国外竞争对手时,该产业安全将受到威胁,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后者观点以布雷(Burnell,1986)、阿明(1990)等为代表,他们认为发达国家试图将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变为自身附庸时,跨国公司也正忙于将这些国家中的经济或产业变成自己的产业附庸。我国对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较晚,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商品、资本、技术、品牌等各种外来力量的进入,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威胁,从而引发了我国学者对产业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产业安全的内涵。何维达、李冬梅(2006)等学者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认为过去我国学者在产业安全内涵方面的研究大致是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业控制说,强调的是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的控制力;二是产业竞争力说,强调的是一国产业在开放竞争中要具有核心竞争力,能抵御和抗衡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威胁和冲击;三是产业发展说,强调的是一国拥有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力以及这些产业在国际比较意义上的发展力;四是产业权益说,强调的是以国民为主体的产业权益在国际竞争中得到保证并不受侵害。李孟刚(2010)在整合前辈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产业安全的一般定义,指出产业安全是特定主体自主产业的发展和生存处于安全状态,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安全、产业政策安全、产业组织安全、产业政策安全等。第二,关于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马建会(2002)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跨国公司发展战略与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吻合度、产业金融环境、产业生产要素环境、市场需求环境、产业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产业控制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等八大因素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孙瑞华、刘广生(2006)两人认为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市场竞争环境、金融环境、贸易环境、国际直接投资、产业政策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等六个方面。李孟刚(2010)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指出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来考察。外部因素主要有外国资本、外来技术、外国产品和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内部因素主要为国内产业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