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置区选址及建设方式优化方案

安置区选址及建设方式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置区建设选址主要考虑靠近城镇、靠近工业园区、靠近旅游景区、靠近中心村、靠近农业园区和靠近交通要道等6个方面因素。为此,各地应把统规统建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安置住房建设的主要方式,对统规联建要加强指导和监管,从严控制统规自建、分散自建的规模和范围。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100%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任务。

安置区选址及建设方式优化方案

安置区建设选址主要考虑靠近城镇、靠近工业园区、靠近旅游景区、靠近中心村、靠近农业园区和靠近交通要道等6个方面因素。全国范围内安置区建设靠近中心村的占比最高,占38%,其次为靠近交通要道,占36%,靠近城镇的占15%,靠近农业园区的占5%,靠近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的合计为5%,其他占比为1%。

根据《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百问百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安置住房建设方式分为四种:一是统规统建。即安置区或安置住房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按照“项目四制”[2]要求组织施工的建设方式。与其他建设方式相比,统规统建方式的设计更为科学、管理更为严格、监管更为到位、进度和质量更有保障、政策执行更为规范,是国家鼓励和地方普遍采取的主要建设方式。近年来,有些地方还探索采取工程总承包、委托大型国企民企代建等方式组织建设。二是统规联建。即安置区或安置住房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村民委员会或村建房理事会统一组织实施的建设方式。这种建设方式多适用于建设规模较小、技术难度较低的农村集中安置区和安置住房。相比统规统建,主要优点是工程造价相对较低、群众参与度较高。主要问题是招投标程序不够完善、质量管控相对薄弱、资金使用不够规范、政策执行容易出现偏差。三是统规自建。即安置住房由政府统一规划、政府免费提供设计或由搬迁户自主设计,并由搬迁户采取自主建设、委托建设或村民互助建设等方式实施的建设方式。这种方式多用于农村小型安置区或分散安置住房建设。主要优点是手续简便、工程造价较低、搬迁家庭全程参与等。主要问题是配套设施水平低、政府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同时容易产生面积超标、相互攀比、大额举债建房装修等问题。四是分散自建。即搬迁户依照村庄规划自主设计、自主(委托、互助)建设安置住房的建设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出现“搬迁不易地”、配套设施水平低、面积超标、大额举债、工程监管薄弱、工程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总体上看,上述几种建设方式各有利弊,但无论采取哪种建设方式,都要坚持正确的脱贫初心,坚守政策红线,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将安置住房建设成为安全房、放心房。为此,各地应把统规统建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安置住房建设的主要方式,对统规联建要加强指导和监管,从严控制统规自建、分散自建的规模和范围。

全国22个省份集中安置区建设中有约65%为统规统建,10%为统规联建,21%为统规自建,购买公租房廉租房、购买积压商品房约占4%。(www.xing528.com)

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从时间维度来看覆盖整个“十三五” 时期。各地由于各种原因实际开展工程建设的时间也不一样,从全国来看,从2016年到2020年,开工建设的安置区数量逐年递减,集中开工时间在2016年和2017年两个年份;建设完毕交钥匙的安置区数量最多的两个年份分别是2017年和2018年。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100%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