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置区宜居性建设的经验总结

安置区宜居性建设的经验总结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搬迁群众了解大致情况的基础上,征询搬迁群众对各项评价指标,即影响安置项目宜居性因素的重要程度的判断意见。图6.3靖安安置项目室内外全景二维码在安置项目的建设阶段,可以定期邀请搬迁群众的代表到项目指挥部了解项目实时的建设进度。对建筑设施的信息管理,可以应用BIM技术,将建筑和设施的信息以其三维模型为载体进行记录和管理。安置区居民的就业保障,是其安家立命的关键条件。

安置区宜居性建设的经验总结

本书研究的安置项目对象是一个大中型的安置项目,跨县安置搬迁群众4万余人。由于搬迁规模的庞大,整个安置项目还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商场、车间等,是一个综合性的建设项目。本书根据精准扶贫易地安置项目宜居性评价过程和居民主观满意度的检验评价过程,从发现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出发,对类似安置项目的宜居性的经验总结如下:

1.在项目各阶段积极吸纳搬迁群众的意见

在项目的各个阶段积极吸纳搬迁群众的意见,有利于精准把控居住对象的需求和想法,更加具有针对性地配置有限资源,把握重点,提升安置项目的宜居性。

安置项目在项目建设前就已知安置对象群体,这为政府积极吸纳搬迁群众的意见提供了基本条件。在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扶贫办工作人员可以向搬迁群众介绍安置项目建设的初步规划。考虑到搬迁群众的文化水平,介绍形式可以以直观性的图片展示附加通俗解说为主。在搬迁群众了解大致情况的基础上,征询搬迁群众对各项评价指标,即影响安置项目宜居性因素的重要程度的判断意见。然后,综合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居民的主观意愿,两者结合,为之后调整确定安置项目的规划设计奠定基础。

此外,可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相关技术进一步征询群众对详细设计的意见。例如,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和全景展示技术可以解决口述无法描述详尽、图片无法立体表现的局限性问题。该项目室内外实景全景及三维模型渲染全景可扫描如图6.3所示的二维码观看。利用VR技术和全景展示技术,可以让搬迁群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建筑内部的住宅户型及装饰装修情况,同时了解群众在不同情况下的满意程度。

图6.3 靖安安置项目室内外全景二维码

在安置项目的建设阶段,可以定期邀请搬迁群众的代表到项目指挥部了解项目实时的建设进度。可以通过沙盘无人机项目进度监控视频等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安置项目的布局、进度展示。在安置项目投入使用后,继续收集入住居民的反馈意见。不论是在项目配套建设,还是在住宅方面,都要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以采取措施改进。

综上,在安置项目的各个阶段,早至建设前的策划阶段,晚至项目投入使用后,各个阶段都应贯穿着与搬迁群众的交流工作。要将交流的内容和吸纳的意见落到实处,搬迁群众代表的选取及交流意见的整理反馈都至关重要。搬迁群众的代表要选取各个分群体的意见领袖,即在团队中更有威望和影响的人。意见领袖可以实现建设方和群众方信息更为高效的交互。同时,搬迁群众的代表要尽可能地覆盖更多的自然村落,同时兼顾性别和各年龄段的覆盖。

项目的最后,将所有工作内容整理成报告,可以为其他同类型项目建设提供经验。(www.xing528.com)

2.应用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信息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平台对安置项目的建筑信息和居民信息进行精准管理,包括信息的记录、追踪和数据分析。

对建筑设施的信息管理,可以应用BIM技术,将建筑和设施的信息以其三维模型为载体进行记录和管理。例如,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可以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进行展现辅助决策。在项目的施工阶段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项目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对项目进度及质量的把控,直接影响项目最终交付的时间及成果质量。

对安置区居民的信息管理,前期可以家庭为单位,将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基本情况信息录入数据管理平台,后期还可以持续追踪居民的就业情况和收入变化。依靠组织力量,按月将劳动力信息变更和增减变化情况提供给系统维护业务员,录入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做到应统尽统、实时更新。所有居民的信息入库后,可以整理分析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口结构。在切实了解搬迁群众劳动能力条件和家庭情况的基础上,精准研判适宜群众从事的岗位,从而进行岗位数量和工种类别类型、入驻企业的确定与选择。运筹帷幄,方可决胜千里。安置区居民的就业保障,是其安家立命的关键条件。

3.加强组织建设,压实工作责任

扶贫队伍要选优配强,加强组织建设,压实工作责任,实现精准精细管理。以就业台账抽查表现较好的靖安安置项目的S县扶贫工作组为例。2019年来,S县县委、县镇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整合了县人社局和县人力资源办的工作力量,组建了就业扶贫工作专班。S县的就业扶贫工作专班选优配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社牵头、部门和乡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对有组织输出、系统录入更新、后续跟踪稳岗等工作进行合力攻坚,以全面提升就业扶贫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保障水平。

扶贫工作组不仅要选优配强,还要层层布局,深入基层。S县人社局指导乡镇组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明确由1~2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就业扶贫工作;村级成立人力资源服务站,支书或主任任站长;按照“人员、经费、制度”三到位的要求,组建驻东莞·中山、杭州昆明等3个人力资源服务站,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就业服务网络。其他县级单位也可以组建就业服务工作站,在各乡镇级别、村级别等设置专干、业务员和信息员,专门负责系统信息更新维护等工作。

由于安置项目规模庞大,可以对安置区内居民信息实行网格化管理,将任务分解细化到人,全面压实各级自身的帮扶责任。同时,建立工作机制进行规范约束。例如,可以建立台账,将每月1日确定为就业扶贫信息动态管理日,由各级业务员、信息员将劳动力信息变更情况及时录入系统,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例如,建立督察机制,采取入户核实、电话抽查、查看系统等方式,核查就业扶贫业务员、信息员是否选聘到位、是否认真履职,辖区内劳动力信息是否清楚,信息系统更新是否及时准确,公益性岗位开发是否精准,档案资料是否规范完善等。对于信息系统准确率不过关、扶贫工作不到位的工作组予以问责。

4.树立正确脱贫观念,弘扬典型脱贫事迹

在电话访谈靖安安置项目居民的过程中,发现三种典型的搬迁后心态。第一种是“知感恩、愿努力”的积极脱贫心态;第二种是眼高手低、依赖政府的消极脱贫心态;第二种是老一辈对新环境的排斥心态。扶贫工作组应对第二种和第三种心态加以引导,使其转化为第一种正确积极的脱贫心态。引导的方式可以是意见领袖的影响感染,也可以是对典型脱贫事迹的宣传教育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