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质水产苗种繁育区规划:打破水产发展的瓶颈

优质水产苗种繁育区规划:打破水产发展的瓶颈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优质水产苗种繁育区规划优质水产苗种繁育区面积145亩,主要是通过优质苗种的繁育,逐步实现水产苗种优质化和本地化,打破制约水产发展的苗种瓶颈。水产苗种的生产是渔业水产的基础之一,加强水产苗种的管理,提高鱼苗的质量,是维护水产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优质水产苗种繁育区规划:打破水产发展的瓶颈

(一)标准化智能养殖区

规划时间为2019~2030年,建设标准化智能养殖区共计2850亩,划分为标准化中华鳖养殖示范区和标准化中华绒螯蟹养殖示范区两个主要的养殖区,按照国家级出口示范基地标准,建设标准化池塘(含生产配套设施),生产管理用房,物联网配套设施,及配套道路、沟渠、绿化和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备水质在线检测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综合管理保障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等。

(二)新型现代渔业养殖区

规划时间为2019~2030年,建设新型现代渔业养殖区1500亩,用于新型循环流水环形槽养殖系统、漂浮式内循环流水养殖系统、陆基箱体式水产循环养殖系统和玻璃钢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示范及推广。其中,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可依托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结合水产种苗、养殖饲料、动保药品、疾病预防、渔业机械和活鱼终端销售加工的水产全产业链,实现现代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施化、智能化运行,持续不断产出清洁健康鱼,避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三)室外循环水养殖区

规划面积20亩,利用占池塘面积2%~5%的水面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充气和集排污装备的系列水槽作为养殖区,进行类似于工厂化的高密度养殖,实施工厂化的管理,并对其余95%~98%的水面进行适当改造后作为净化区对残留在池塘的养殖尾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周期内养殖尾水的零排放或达标排放。

(四)室内循环水养殖区

室内循环水养殖区规划面积10亩,由宝应大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管理,建立标准化厂房1295平方米,专业养殖池10口,现代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成套设备1台套,组建了包含博士和硕士的技术团队,主要功能为加州鲈的室内循环水养殖、鱼苗的培育、加州鲈的饲料由冰鲜饲料向颗粒饲料的过度的研究和工厂化室内循环水设备的研制与推广。

(五)水产三新试验示范区(www.xing528.com)

建设水产三新试验示范区面积为120亩,主要功能为体现现代高效渔业的示范作用,将主要的品种进行示范,增加品牌渔业效应。对80亩池塘进行清淤、改造和分割,建成16口面积为5亩/口左右的标准化池塘,养殖蓄水深度平均可达1.5米以上,完善水、电、路、防逃板(网)等养殖基础设施,每口池塘配备微孔增氧器械,建设300平方米生产管理用房,使之能适应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需求。

(六)优质水产苗种繁育区

规划优质水产苗种繁育区面积145亩,主要是通过优质苗种的繁育,逐步实现水产苗种优质化和本地化,打破制约水产发展的苗种瓶颈。水产苗种的生产是渔业水产的基础之一,加强水产苗种的管理,提高鱼苗的质量,是维护水产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七)水产品仓储加工区

规划水产品仓储加工区面积25亩,建设仓储加工冷藏厂房一栋,开发以“中央厨房”为特色,以河蟹青虾等水产品深加工为基础的仓储加工模式,延伸渔业产业链。中央厨房以园区主产的大闸蟹和中华鳖为主要食材,进行加工和配送,将半成品和调好的调料一起,用统一的运输方式,在指定时间内运到分店。

(八)休闲渔业观光体验区

规划休闲渔业观光体验区面积100亩,以小渔村为核心,围绕现有自然水系,结合水循环湿地净化区进行规划建设,在实施净化水体功能同时,以不破坏区域内现有自然水系进行生态湿地营造和景观植物栽培,致力于打造具有乡村风味、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气息的生态渔业观光湿地园,以渔业养殖加工为依托,以绿色科技为载体,以渔业赛事、生态湿地观光为特色,以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培育优势项目,全面提升休闲中心的产业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