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品条码的历史与应用:食品杂货业的通用标准码制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商品条码的历史与应用:食品杂货业的通用标准码制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 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88 年12 月28 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该中心的任务是研究、推广条码技术,统一组织、开发、协调、管理我国的条码工作。印刷在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像一条条经济信息纽带将世界各地的生产制造商、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商品条码的历史与应用:食品杂货业的通用标准码制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早在20 世纪40 年代,美国的乔·伍德兰德(Joe Wood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并于1949 年获得了美国专利。但条码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20 世纪70 年代左右。到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已普遍使用条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地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

早期的条码图案并不是现在的样子,而像微型射箭靶,所以被叫作“公牛眼”代码。靶式的同心圆是由圆条和空绘成圆环形。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码很相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工艺和商品经济还没有能力印制出这种码。

1970 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 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 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码符号方案。UPC 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这是条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1972 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 Bar)码,到此美国的条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 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 条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 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74 年Intermec 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 Allair)博士研制出39 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所采纳,作为军用条码码制。39 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相结合的条码,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1976 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UPC 码的成功应用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次年,欧洲共同体在UPC-A 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 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到了1981 年由于EAN 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故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简称IAN。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至今仍称为EAN(后改为EAN International)。(www.xing528.com)

从20 世纪80 年代初,人们围绕提高条码的信息密度,开展了多项研究,128 码和93 码就是其中的研究成果。128 码于1981 年被推荐使用,而93 码于1982 年使用。这两种码的优点是条码密度比39 码高出近30%。随着条码技术的发展,条码码制种类不断增加,因而标准化问题显得很突出。为此先后制定了军用标准1189、交叉25 码、39 码、库德巴码、ANSI 标准MH10.8M等。同时一些行业也开始建立行业标准,以适应发展需要。此后,戴维·阿利尔又研制出49 码,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条码,它比以往的条码具有更高的密度(即二维条码的雏形)。接着特德·威廉斯(Ted Williams)推出16K 码,这是一种适用于激光扫描的码制。到1990 年年底为止,共有40 多种条码码制,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和印刷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及一些出口企业,把条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一些行业,如图书、邮电、物资管理部门和外贸部门已开始使用条码技术。1988 年12 月28 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该中心的任务是研究、推广条码技术,统一组织、开发、协调、管理我国的条码工作。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生活国际化、文化国土化的资讯社会到来之时,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研究于60 年代、应用于70 年代、普及于80 年代的条码与条码技术及各种应用系统,引起世界流通领域里的大变革。条码作为一种可印制的计算机语言,被未来学家称为“计算机文化”。20 世纪90 年代的国际流通领域将条码誉为商品进入国际计算机市场的“身份证”,从而使得全世界对它刮目相看。

印刷在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像一条条经济信息纽带将世界各地的生产制造商、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一条条纽带,一经与EDI 系统相联,便形成多项、多元的信息网,各种商品的相关信息犹如投入了一个无形的永不停息的自动导向传送机构,流向世界各地,活跃在世界商品流通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