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设施改善与科技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基础设施改善与科技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吉林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7402.27公斤/公顷,位居全国第一。吉林省粮食大县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仅与国内存在差距,与国际较高水平国家相比差距更大。表8-12016年吉林省粮食大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资料来源:2017年《吉林省统计年鉴》在制约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水平方面,技术约束占60%-70%。据统计,目前吉林省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只占50%稍多一点,和发达国家80%的先进水平相比低了近30%,对粮食增产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出来。

基础设施改善与科技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2016年吉林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7402.27公斤/公顷,位居全国第一。而吉林省粮食大县的平均水平为8194公斤/公顷,平均水平虽然高于吉林省平均水平,但是有一半的县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还是较低,如九台市单位面积产量仅5762公斤/公顷,不足吉林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80%,长岭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6250公斤/公顷,是吉林省平均水平的85%。吉林省粮食大县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仅与国内存在差距,与国际较高水平国家相比差距更大。2016年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是以色列,单位面积产量为34098公斤/公顷,荷兰单位面积产量为13742公斤/公顷,而吉林省粮食大县中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是梨树县9795公斤/公顷,不足以色列单位面积产量的30%,而粮食大县的平均水平仅为8262公斤/公顷,所以还存在很大差距。不管是与国内还是与国际最好水平相比,吉林省粮食大县的单位面积产量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表8-1 2016年吉林省粮食大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公斤/公顷)

资料来源:2017年《吉林省统计年鉴》(www.xing528.com)

在制约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水平方面,技术约束占60%-70%。据统计,目前吉林省农产品科技含量只占50%稍多一点,和发达国家80%的先进水平相比低了近30%,对粮食增产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品种改良、农业种植技术创新和推广等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6年粮食大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达到27.88%。通过有效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阳光工程、兴水工程、植保工程,通过田间基础设施配套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据2006年10月“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玉米示范田调查显示,吉林省桦甸市红石垃子镇小红石子村的30亩超高产田农业科技示范区平均亩产玉米达1100多公斤;镇赉县高效农业示范区大面积采用机械化深松蓄水保苗增产技术,使原来的低产田每亩产量达433公斤,增产70%;通榆县推广补水旱作农业体系,每亩产量提高到500公斤以上,比一般农田增产1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