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伦理规范:企业与股东的合作方式

商业伦理规范:企业与股东的合作方式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与股东双方应相辅相成,尤其是企业应维护股东的合理利益。因而,无论是何种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参与企业剩余财产的分配。这说明股东不是唯一的获利主体,而是由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来实现公司的获利。因此,股东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商业伦理规范:企业与股东的合作方式

(一)企业应维护股东的合理利益

从本质上来看,股东与企业作为命运共同体,其利益应是一样的,只有企业发展良好才能为股东带来更多的利益。股东成立企业的动机就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因此,企业应作为一个营利性组织,而非一个福利性组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的原始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与股东双方应相辅相成,尤其是企业应维护股东的合理利益。但是,随着金融社会的不断变革,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威胁了企业原始股东的地位,致使经营权受到相应的损失,从而出现践踏股东权利的现象。因此,企业应把所有股东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自身的目标,合理维护股东的相应利益。

另一个方面,虽然法律从某种程度上规定了企业经营的标准,但其只明确最低限度,只禁止了相应的行为,对于应当如何去做并没有确切的说明。同时,由于社会的不断演变,法律往往滞后于现代社会事务的出现,因而法律通常反映的是之前的标准而非今后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去钻法律的空子,不考虑股东的合理权益。因此,企业不仅要做到守法经营,还需要做到自律,即企业自身需要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企业需要将自身利益、股东利益、社会利益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二)股东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www.xing528.com)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是由多个利益相关者的相应合约组成的,不论是股东、员工、债权人等,都对企业投入了一定的资源。因而,无论是何种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参与企业剩余财产的分配。这说明股东不是唯一的获利主体,而是由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来实现公司的获利。

控股股东或者是精神领袖股东,能够影响公司的目标、发展战略等,其中股东的经营理念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一旦股东的行为侵害相关者利益,致使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股东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股东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