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理选择:无处不在

原理选择:无处不在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一步说,他用于学习功课的每一个小时都意味着他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觉、看电影或是课余时间打工赚点零花钱的一个小时。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社会面临的另一个典型的权衡取舍发生在“效率与平等”之间。在设计政府政策时,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结果是,人们减少工作,生产的物品与服务也随之减少了,整个社会的效率降低了。人们只有了解所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原理选择:无处不在

我们对经济学学习,要从认识生活中的权衡取舍开始。

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一样东西,我们往往不得不放弃另一样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把这种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称为稀缺性。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学科。

对于一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最宝贵的资源当属他的时间了。他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也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英语,还可以把时间在这两个学科之间进行分配。对于他来说,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都意味着他要放弃本来可以用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个小时。进一步说,他用于学习功课的每一个小时都意味着他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觉、看电影或是课余时间打工赚点零花钱的一个小时。

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www.xing528.com)

当人们进入社会时,人们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一个典型的权衡取舍发生在“大炮”与“黄油”之间。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地用于大炮(国防)时,其用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黄油(消费品)的支出就必然会减少。

社会面临的另一个典型的权衡取舍发生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是指将这些资源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在设计政府政策时,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当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以实现更大程度的平等时,实际上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是,人们减少工作,生产的物品与服务也随之减少了,整个社会的效率降低了。

人们只有了解所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更好的决策。因此,我们对经济学的学习,要从权衡取舍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