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岭古代水路交通的运输网络

秦岭古代水路交通的运输网络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1.2.2丹江航运再来看丹江,它是汉江的第一大支流,古汉江河称丹水、淅水、粉青江、黑江,它全长221.5 km,发源于秦岭地区的凤凰山南麓,流经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于紫荆关附近出陕境进入河南省淅川县,再向南进入湖北省,汇入汉江,两江会合的地方,称为丹江口。

秦岭古代水路交通的运输网络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秦岭的时候,称它为“大阻”。秦岭区分出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隔开了中国最大的两条河流,成为黄河长江的分水岭。陕西境内的秦岭横亘于30个县境内,面积约50000 km2。每一座高山的脚下,都有溪流发源,同时,秦岭又为黄河和长江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供给。

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偎依在秦岭脚下,秦岭的岭根水是渭河重要的补给水源。渭河流域有中国最富饶的农耕区之一的关中平原,孕育了周、秦、汉、唐的璀璨文明。长江最大的两条支流是汉江嘉陵江,它们带给长江丰沛的水量,使长江拥有浩渺壮观的气势。汉江流域居于我国南北结合地带,因为秦岭的庇护,汉江成了汉民族、汉文化的直接发祥地。不难想象,在陆上交通尚不发达的水运时代,内陆江河自然而然地承担了很多繁重的交通运输功能。

4.1.2.1 汉江航运

汉江,古人称为汉水,它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达17.43 km2。它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的秦岭山中,沿途接纳了众多河流,在湖北省丹江口甩掉秦岭和巴山的束缚,进入广袤的江汉大平原地带。最后在武汉的汉口汇入长江。汉江奔流了1500多千米,自西向东惠泽50个县、市,受益人口达4500万之众。

历史上,西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王朝,为了把东南各地贡赋运往京畿长安,开发了汉江航运(古称“漕运”),将汉江当做生命线加以保护和开发,可见汉江航运与封建王朝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他们依托汉江的大小脉络,把河流和秦岭山口锻造成为通道和纽带,又依托汉江和秦岭,开辟了6条通往帝都长安的道路。今天,在这些古道的基础上修筑的国道,仍然是中国的交通大动脉

4.1.2.2 丹江航运(www.xing528.com)

再来看丹江,它是汉江的第一大支流,古汉江河称丹水、淅水、粉青江、黑江,它全长221.5 km,发源于秦岭地区的凤凰山南麓(今陕西商州市西北部),流经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于紫荆关附近出陕境进入河南省淅川县,再向南进入湖北省,汇入汉江,两江会合的地方,称为丹江口。丹江口水利枢纽地处汉江中游河段,位于丹江汇入汉江的下游0.8 km处。工程于1959年10月截流,1968年开始蓄水。目前在国内是仅次于三峡水库的水利枢纽。

从陕西商州城到丹凤龙驹寨的丹江河段俗称“州河”,龙驹寨至河南省紫荆关河段,俗称“寨河”。丹江通航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丹江在战国时期已经通航。航道上至陕西龙驹寨,向下进入汉江后可再进入长江航道,是我国古代江南贡赋运往京都长安的一条重要漕运水道。《唐书》记载丹江为唐“贡道”。明、清时期,丹江航运依然繁荣,它是一条连接西北和江南的商业通道。鼎盛时期,河南紫荆关码头每日泊船百余艘,帆樯林立十余里。现在,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以及丹江上游水量的减少,它的航运功能已经基本丧失,目前只在丹江口水库库区,存在短程航运。

4.1.2.3 嘉陵江航运

最后说说长江的第二大支流嘉陵江。它发源于陕西省凤县境内的秦岭东峪谷中,全长1119 km,流经陕西(即凤县、略阳、宁强3县)、甘肃、四川、重庆四省市,在重庆朝天门码头汇入长江。在古代,连接巴蜀与秦地的交通,除过栈道之外,就是嘉陵江航运。四川的物资,可以溯嘉陵江而上,到达陕西、甘肃交界的虞关(又称仙人关),然后再接陈仓古道进入关中平原。不过,今天的嘉陵江的航运使命已经结束,沿江而行的宝成铁路已经彻底代替了它的运输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