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礼仪服饰的历史与现代发展

中国礼仪服饰的历史与现代发展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礼仪服饰可以追溯至夏商时期,这一时期的冠服制度已初步建立,如祭祀时着祭服,朝会时着朝服,婚嫁有吉服,从戎有军服。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内着禅衣。此时的礼服设计摒弃了传统专制等级和男尊女卑的文化糟粕,开始向民主、开明、平等的现代社会文化过渡发展。图1-20民国时期礼服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改革开放,随中国国门的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礼服在中国人的社交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礼仪服饰的历史与现代发展

中国自古便是一个礼仪之邦、衣冠古国,服饰和礼仪一开始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着,共同构成了华夏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中国古代礼仪服饰可以追溯至夏商时期,这一时期的冠服制度已初步建立,如祭祀时着祭服,朝会时着朝服,婚嫁有吉服,从戎有军服。从周代开始冠服制度逐步完善,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为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和人们彼此确认“身份”的标识,如图1-14所示。

图1-14 周代的礼服

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的同时,也进一步使服饰更加规范,体现了等级制度。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内着禅衣。作为该时代女子的礼服“深衣”,其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寓意,比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这是为了尊祖承古;采用圆袖领,以示规矩,寓意做事要合乎准则;水平的下摆线,寓意处事要公正、公平,如图1-15所示。到西汉时期流行的深衣礼服的形制为曲裾。曲裾深衣通身紧窄,长可曳地,开襟是从领窝斜至腋下,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宽窄两式,多镶边。衣领相交,必露里衣,如图1-16所示。汉代以后内衣的改良,繁复的曲裾逐渐被简化的直裾取代,成为深衣的主要模式。直裾的开襟从领向下垂直,剪裁中前后大身部分为方形平直的布幅,如图1-17所示。

图1-15 彩绘陶俑

图1-16 马王堆朱红菱纹罗丝锦袍(曲裾)

图1-17 马王堆素纱禅衣(直裾)

汉代四百年间仍继续保留这一制度的遗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乱分裂的时期,南北民族连年战争,政权频繁更迭,导致人口的大批迁徙,也同样带来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由于北方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重视和提倡,传统的冠冕衣裳被保存下来,并一直沿袭至明代,魏晋时期妇女服饰承继汉代风格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此时的女式曲裾深衣已有所改变,下摆施加髾,腰部加围裳,从围裳伸出长长的飘带,走动时摇曳飘逸,如图1-18所示。到了清朝服装在保留本民族习俗礼仪的同时吸收了汉族服饰中的一些特点,但彻底废弃了冠冕衣裳为祭祀之服,以及通天冠、绛纱袍服的传统制度。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开始诞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变迁,至此告终结。镶边、滚边、彩绣是清代女子服饰工艺的一大特色,如图1-19所示。

图1-18 魏晋南北朝的礼服(www.xing528.com)

图1-19 清代女子服饰

1840年后受西风东渐的影响,西式服饰和西方礼仪正式步入中国人生活,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得西方风气之先,服饰开始发生变革,尤其是女性服饰。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二十多年,款式几经变化。旗袍裁剪吸收了西式服装的裁剪结构,30年代末出现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改良式旗袍,突出女性人体曲线特征,衬托端庄、典雅、沉静、含蓄的东方女性美。此时的礼服设计摒弃了传统专制等级和男尊女卑的文化糟粕,开始向民主、开明、平等的现代社会文化过渡发展。旗袍成了这个时期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更是成为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如图1-20所示为民国时期礼服。

图1-20 民国时期礼服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改革开放,随中国国门的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礼服在中国人的社交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礼服设计融入了世界流行趋势,注入了服装设计师的智慧。礼服的造型、面料、图案等丰富多彩、变幻无穷,展现了简洁、舒适、时尚、个性、文化的特色,反映出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价值观和自我个性的表达,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肯定和精神上的愉悦,如图1-21所示。

图1-21 现代礼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