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礼仪教程的特征-现代礼仪教程

现代礼仪教程的特征-现代礼仪教程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离开了本国、本民族既往礼仪成果的传承、扬弃,就不可能形成当代礼仪。

现代礼仪教程的特征-现代礼仪教程

二、现代礼仪的特征

现代礼仪学由于其涵盖了礼仪的渊源与概念、特性与构成、功能与作用、规律与原则、规范与技巧等内容,因此,它实际上是超越了古代礼仪学的研究范围,并在扬弃古代广义礼学的基础上,将礼仪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检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的人文应用学科。

(一)实践检验性

礼仪作为一门规范人们行为的应用性学科,与纯粹的理论演绎、概念探讨、逻辑抽象不同,它源于社会实践、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并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检验性。

从礼仪的实践性看,礼仪活动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拒绝夸夸其谈,坚持实事求是,其原则和规范,简明易懂,便于理解操作;其方式、方法仔细周详,“言之有物”,“行之有礼”,便于贯彻落实。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遵守现代礼仪的基本原则,制定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案并加以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只学不练就丧失了礼仪的实践特性,达不到学习礼仪的目的;从礼仪的检验性看,礼仪在待人接物的交际场合,不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自尊、敬人的惯用形式,而且是人们衡量他人、判断自己是否自律、敬人的一种标准和尺度。

(二)社会普及性

礼仪作为一门普及性学科,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起着广泛而又微妙的作用。它不单调节着人际关系,而且还净化着人类灵魂,美化社会环境,促进文明的发展。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礼仪作为公共道德基础的外表在表现始终如影随形地渗透其间。没有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哪个时期,在其社会生活中,没有礼仪规范。尽管礼仪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必须相互依赖,共守同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要“努力做到使私人关系间应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准则,成为各民族之间至高无上的准则”。

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每个人既是一个自然人,也是一个社会人,都必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参加的活动取得成功,而礼仪正是一门可将各种活动导向成功的科学,它能帮助人们以彼此都乐意接受的方式去尊重和取悦对方。即使是在阶级社会中的不同阶级之间,彼此在经济地位上不平等,也不排斥“先礼后兵”,也仍存在着礼仪方面的许多共性。这种共同性体现了人际关系中共同需要,是人性对真、善、美的追求,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礼仪应当是一门人人必修的普及性学科,而且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它也必将进一步得到普及。

(三)时空限定性

礼仪作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中进行的实践性活动,必须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定。

就时间的限定性而言,礼仪行为具体不可逆转性。人们在实施礼仪时,礼仪的原则和道理完全蕴藏在实际的行为当中,一个行为一旦作出就很难再收回,更不可能再重演,因此,礼仪活动的安排和礼仪活动当中的行为,要尽可能地考虑周全。同时,要记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避免出现礼仪错误,必须认真学习礼仪知识,并且经常练习。

就场合的限定性而言,礼仪主要适用于交际场合;适用于普通情况之下的,一般的人际交往与应酬(主要包括:初次交往、因公交往、对外交往等三种交际场合)。理解礼仪的场合限定性这一特点,至少可以帮助施礼者明确两点:一是礼仪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在非交际场合拿礼仪去以不变应万变是毫无意义的,二是礼仪的应用就不同的地点场合,不同的人物身份而言,其规格是各不相同的,有时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一定要谨慎侍之。

(四)文化传承性

礼仪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人们对于既往人类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整套社会观念和做法,以及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经验等礼仪文化遗产的传承。这种传承要与时俱进,不仅有扬弃、有继承、更有发展,其方法和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从历史的纵向观察(www.xing528.com)

任何国家的礼仪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任何国家的当代礼仪都是在本国古代礼仪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本国、本民族既往礼仪成果的传承、扬弃,就不可能形成当代礼仪。而礼仪文化传承的民俗性(或称民族差异性)根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民族或人群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继承、自然资源、社会氛围、生产水平、生活方式乃至文化背景等的千差万别,不可能不对特定民族或人群的礼仪建构产生影响,从而造成不同民族或人群礼仪上的差异。例如:吃面条的礼仪形式中,西方的表现方式就截然不同。吃意大利面不能出声,吃日本绿豆面则要故意吸出声来。二是礼仪的传承最常见的方式是引用惯例和口耳相传,文字记录、专文传承的反倒只是礼仪传承方式中的一小部分。而正是由于礼仪的这种特殊的传承方式,致使很多符合社会进步的、仍具积极意义的民俗礼仪得以长期沿袭,经久不衰。例如,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尊老敬贤、父慈子孝、礼尚往来等反映民族传统美德的礼仪,还将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2.从各国的横向比较

礼仪作为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多民族礼仪文化的一个共同特性。理解这一特性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民族和地区。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所构成的礼仪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在讲究文明、相互尊重原则基础上形成并完善规范化的一系列礼仪,已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广泛使用,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跨越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融会了世界各国礼仪之长,从而使现代礼仪更加国际化、趋同化。二是礼仪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不断更新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而发展变化,这就是礼仪的与时俱进性。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因素的相互渗透,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礼仪改革,总的趋势是把其他国家或民族的礼仪进行去粗取精的改造后,赋予本国或本民族的特色。而这些礼仪精粹往往既能正确地反映时代的精神和规范人们的言行,还能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其内容,改变其形式,从而使礼宾活动更加文明、简洁和实用。

(五)审美融合性

礼仪作为一门规范性很强的行为学科,其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高的审美品位,并且这种审美品位是一种立体的和全方位的,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有视觉、嗅觉、听觉甚至于感觉等多方面的审美要求,具有广泛而深层的融合性。而要使礼仪学的这种审美融合性得以充分展示,就需要人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尽可能多地学习和吸纳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并在运用礼仪时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1.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理性行为人的全部文化修养(往往是自幼接受的多方面的教育,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知识)的外在体现。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表现出的潇洒风度、优雅举止、得体谈吐,实质上都是多种文化知识,尤其是哲学、历史、伦理学、文学、艺术、美学语言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人们在学习礼仪时切记,仅凭借外在的形态训练,单从仪容仪表、行为举止、体味气息等外形上生硬地模仿只会给人留下扭捏作态、矫揉造作的不良印象。要想全面提高自己的礼仪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培养自身内在的优良的综合素质。

2.礼仪作为一门专项研究人的社会学科,是在广泛吸收其他学科成果,充实、完善自身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的。它与公共关系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许多人文社会学科有着彼此互补的关系。

(1)与公共关系学的关系。礼仪是处理公共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或行为艺术

(2)与民俗学的关系。礼出于俗,礼化为俗。故礼仪有时又称为礼俗,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3)与传播学的关系。礼仪与传播的关系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

(4)与美学的关系。有礼则雅。礼仪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外化,人际交往活动只要符合礼仪,其形式一定是美的,而礼仪活动是否完善,是否体现了形式美,则必须以美作为衡量标尺。

(5)与伦理学的关系。伦理学是礼仪的基础,礼仪则是伦理学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6)与心理学的关系。人是各种活动的主体,只有掌握人的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人,尊重人,才能更好地针对人们不同的交际动机运用礼仪。

(7)与社会学的关系。运用礼仪最多的交际活动,恰恰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而研究社会活动、社会行为的社会学所提供的一系列成果,必然有助于礼仪主体所关注的交际活动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