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频器输入侧功率因数的解析及优化方案

变频器输入侧功率因数的解析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变频器输入电流的基波分量与电压近乎同相位,故用指针式功率因数表测量变频器输入侧的功率因数时,读数为“1.0”。“因为变频器的输入电路里接入交流电抗器后,要产生电压降,降低了变频器的实际输入电压。因此,交流电抗器的电感量是受限制的。要求在变频器进线处的电压不低于额定电压的”。小李的归纳交-直-交变频器的主电路

变频器输入侧功率因数的解析及优化方案

1.功率因数的定义

(1)基本定义 功率因数的基本定义是平均功率(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

978-7-111-39452-5-Chapter07-32.jpg

式中 λ——全功率因数;

P——平均功率(有功功率),kW;

S——视在功率,kVA;

(2)位移因子 因电流比电压滞后导致的使平均功率减小的因子,称为位移因子,即cosφ。这也是我们过去所熟知的功率因数,如图7-22a所示。在分析电动机的定、转子电路时,因为电流基本上是正弦电流,所以仍用cosφ

(3)畸变因子 任何谐波电流都是无功电流,以5次谐波电流为例,其瞬时功率如图7-22b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每半个周期内,‘+’的瞬时功率之和,与‘-’的瞬时功率之和正好相等,平均功率为0。因此,当电流中含有谐波成分时,平均功率是比较低的。由此而导致的平均功率减小的因子,称为畸变因子,等于电流基波分量的有效值与总有效值之比:

978-7-111-39452-5-Chapter07-33.jpg

式中 υ——电流的畸变因子;

I1——电流基波分量的有效值,A;

978-7-111-39452-5-Chapter07-34.jpg

图7-22 基波电流与谐波电流的功率

a)基波电流的功率 b)谐波电流的功率

I5I7、…——5次谐波电流、7次谐波电流、…的有效值,A。

(4)全功率因数

全功率因数的定义如下:(www.xing528.com)

λ=υcosφ (7-12)

那家经销商在控制柜上所安装的指针式功率因数表是按照cosφ的原理制作的,它反映不了电流的畸变因子。而变频器输入电流的基波分量与电压近乎同相位,故用指针式功率因数表测量变频器输入侧的功率因数时,读数为“1.0”。但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只能测量位移因子,而没有把畸变因子反映进去。”

2.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小李说:“那个车间的一位工程师为了提高那台设备的功率因数,在旁边接入了电容器,但毫无效果,是什么原因?”

张老师说:“那位工程师没有对症下药么。

接入电容器,是为了抵消电感负载的滞后电流的,它只能改善位移因数,即cosφ。而变频器输入侧需要的是改善畸变因数。就是说,要设法削弱电流中的谐波成分。具体方法是:

(1)接入交流电抗器 三相交流电抗器在电路中的接法如图7-23中之手①所示。

978-7-111-39452-5-Chapter07-35.jpg

图7-23 接入交流电抗器

接入交流电抗器后,可将功率因数提高至(0.75~0.85)。

(2)接入直流电抗器 直流电抗器接在整流桥和滤波电容器之间,如图7-23中之手②所示。直流电抗器可将功率因数提高至0.9以上。”

“为什么交流电抗器的效果比直流电抗器差?”小李问。

“因为变频器的输入电路里接入交流电抗器后,要产生电压降,降低了变频器的实际输入电压。因此,交流电抗器的电感量是受限制的。要求在变频器进线处的电压不低于额定电压的(95%~98%)”。

小李的归纳

交-直-交变频器的主电路

978-7-111-39452-5-Chapter07-36.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